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暑期詐騙案多發:騙術『更新』沒錢也『中招』
2017-08-18 09:57:2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作案手法:謊稱幫助事主騙取信任

  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個人網購信息後,編造產品有質量問題、誤入批發客戶名單等借口令事主恐慌,謊稱幫事主妥善處理獲取對方信任,騙取事主在一些網絡平臺開通借貸,將事主借貸的金額說成是自己的退款,誘導事主將多餘的錢轉入商家賬戶,實際上是事主將自己借的錢轉給騙子,即使口袋裡沒錢也會被騙。在拿到錢後,不法分子會切斷聯系,就此消失。

  反詐中心民警提醒

  接到網絡平臺客服電話不要急,多方核實最重要,最好是通過購物網站指定的聯絡工具核實對方身份,切忌跳出原有平臺進行線下交易。堅決不掃對方發來的二維碼,不隨意填寫銀行卡等私密信息,不泄露手機驗證碼,任憑對方如何花言巧語也不能轉賬,不去ATM機操作,不讓他人遠程操控電腦。平時多關注詐騙案例,掌握金融防騙知識,提高自己的反詐騙知識,避免落入騙子圈套。

  個人信息是怎樣泄露的?

  在該案中,不法分子是利用竊取的個人網購信息行騙。那麼,你的網購信息是怎樣泄露的呢?

  據介紹,當前,從公安機關查辦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情況看,不法分子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一是網絡黑客通過技術手段竊取單位或企業存儲的公民信息;二是通過招聘、婚介、辦理會員、送禮品等需要填寫個人信息的渠道獲取;三是利用假冒網站鏈接騙取事主信息;四是利用『偽基站』設備發送虛假鏈接方式竊取公民信息;五是各行業內部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便利竊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同時,不法分子利用QQ群、黑客論壇等網絡平臺,使用網絡電話、虛假身份等進行聯絡,通過網銀轉賬或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交易、交換公民個人信息。

  警方提醒,要對個人電子郵箱、網絡支付及銀行卡等密碼進行差異化設置,不要輕易將個人信息提供給無關人員。

  暑期兼職忙謹慎莫上當

  暑假期間,正是學生的求職季,不法分子經常在網上發布『報酬豐厚』的虛假招工信息,騙取會員費、昇級費、培訓費、資料費、押金、保證金等。

  案例

  7月18日,事主房某在網上發布簡歷找工作,下午收到短信要求其下載某語音軟件進行工作安排。事主在語音軟件與對方交談,對方告知事主已被某企業錄用,先後以交保證金、檔案費、授權費等為由要求事主轉賬,當事主通過支付寶掃描對方發送的二維碼轉賬1219.22元後,被對方拉黑。

  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在網站或社交平臺發布『報酬豐厚』的虛假招工信息,一旦事主聽信,按其指引操作,不但不能及時找到工作,反而還會被對方以會員費、昇級費、培訓費、資料費、押金、保證金等各種名目『忽悠』,不斷地按照對方要求轉賬匯款。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