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不少家長追逐『高端』教育 孩子成了『碎鈔機』?
2017-08-18 08:54:14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好的教育不是跟隨和盲從』

  90後『北漂』葉子是一名少兒美術教師,她租住在燕郊,距離地鐵6號線最東邊的潞城站還有1小時車程,而她的學生主要來自廊坊和位於北京東四環附近的某小區。

  整個暑假,她的朋友圈幾乎都被家長關於孩子暑假生活的曬圖所佔領,其中,游學、參加特長班的圖片佔據了半壁江山。

  奔波在燕郊和北京兩地,地理坐標的輾轉讓她更能深刻體會到不同的家長在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表現出的共同的『肯砸錢』以及『不淡定』。『多數家長擔心沒有能力跟隨孩子就會被淘汰,但是好的教育一定不是跟隨和盲從。』

  在和學生家長接觸的過程中,葉子最長聽到的訴求就是『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不過,在她看來,並不是錢花到位了,綜合素質就能提高,眼界和見識也不是靠錢就能『砸』出來的,『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中的引導和價值觀輸出』。

  李菲是葉子學生的媽媽,這個暑假她並沒有給孩子報名參加游學夏令營或是特長班,而是引導孩子制定出了一份去青島的旅行計劃,並在7月下旬帶著孩子一起實現了計劃。李菲對暑假生活的定位是:讓孩子自主安排時間,享受親子時光。

  『不管哪種教育理念,家長最難得的就是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不糾結。』葉子說。

  『了解身邊不同階層的人,追求內涵更廣闊更豐富的理解力,既擁有對不同世界的認知能力和包容心態,也擁有對不同人群的理解和體察能力,這樣的孩子所擁有的自由以及可能的成就會更廣闊』。上海民辦平和學校教師張軼超認為,家長帶有跟隨心態的做法反而會削弱孩子思維和見識的復雜性,導致他們的抗風險能力下滑,無法真正拓展孩子的視野,鍛煉孩子的心智。

  教育成了『燒錢經濟』,孩子成了『碎鈔機』?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暑期生活應該從孩子的需求出發,遵循適度原則,暑期生活的主導者應該是孩子,而不是培訓機構。『對孩子更有意義的假期生活,應當是父母多花時間陪伴,這是花錢最少,卻收獲最大的』。

  他指出,值得警惕的就是,在父母一味付出的過程中,孩子的訴求被忽視。這就直接導致出現『父母付出越多,孩子壓力越大、快樂越少,孩子快樂越少、父母越想更多付出』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教育成了『燒錢經濟』,孩子成了『碎鈔機』。

  『燒錢教育』帶來的更大惡果則是人為打破了基礎教育所追求的起點公平。『尤其是農村孩子、底層家庭、弱勢學校的學生。』江蘇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表示,『在這種規則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各類培訓機構。』

  復旦大學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認為,暑假就是為了讓孩子有自主探索的時間,是鍛煉孩子的探索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和運動能力的時段,每個家庭應該結合自身經濟情況和孩子的個體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假期生活,在培訓機構的廣告轟炸和『別人家長』的壓力面前,如何保持淡定纔考驗家長的智慧。

  事實上,『燒錢教育』的背後固然有培訓機構資本的炒作,也有家長的焦慮心態,但本質上還是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對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

  本報記者王維硯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