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海外游學勿忘教育之本
2017-08-17 11:15:2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素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不論是游學國內名校,還是海外游學,都應該回歸教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本意

  暑假已過大半,短期海外游學夏令營依舊十分火熱。據悉,今年通過某旅游網站報名海外游學團的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60%。在英國劍橋,受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影響,泛舟河上已成中國孩子必選項目,以至一條小河上人頭攢動。透過熱鬧和喧囂,如何體現海外游學的教育價值和人文氣息,發人思考。

  海外游學熱,一定程度上是國內游學熱的延續。許多家長早就帶孩子參觀過國內的清華、北大等名校,為了讓孩子感受一下世界名校氛圍,形成國際視野,趁暑假到海外轉一圈,本無可厚非。然而,在對海外游學的目的和內容缺乏成熟考慮的情況下,抱有『別人去了,我們也得去』的想法,甚至不顧自身條件盲目跟風,就值得商榷了。有家長在10天花了數萬元之後抱怨,『花了錢心疼得不踏實,不花錢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顯然更是因缺乏正確認識而隨波逐流的結果。

  對父母來說,海外游學當以體驗文化和生活、提昇孩子綜合素養為出發點,回歸教育本意,理性選擇合適的夏令營,切忌一擁而上、人雲亦雲。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獨立意識尚不能勝任獨自游學的要求,如果家長或組織者缺乏相應的引導,很容易變成『到此一游』,甚至助長了孩子之間的攀比現象。因此,作為家長,對待海外游學應量力而行,兼顧自身情況和實際效果,並正確引導,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幫助他們把所學所看應用於生活與學習,這遠比游學本身更重要。

  往深層次看,海外游學的火爆,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家長的教育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之所以選擇暑期海外游學,是擔心享受不到國內的優質教育資源,為孩子留學早做准備。對於這種教育焦慮,一方面應該予以正視,加快國內的教育發展,滿足更多人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教育是一項兼容並蓄的事業,需要在借鑒他人長處的基礎上樹立自信,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據報道,中國的數學教材將於明年1月正式進入英國小學課堂,英國將投入4100萬英鎊推廣『上海模式』教育。西方教育正在不斷向東看,我們也應對自身的教育充滿信心。

  海外游學需求大、市場旺,相應的監管需要完善。據了解,中國赴海外游學的市場總規模已達上百億元,利益驅動之下,海外游學市場不乏亂象。比如沒有規范的行業標准、機構發展良莠不齊,部分機構的宣傳與實際不符,等等。家長和孩子在噱頭的吸引下,本以為要全面接觸海外名校,到了纔知道就是去校園走一走,草坪上坐一坐,名師課堂更是子虛烏有。規范游學市場,除了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和服務性標准,還應該建立相關評價體系,高標准提高游學機構的准入門檻。同時,作為很多海外游學的組織方,學校要多一份責任心,以促進學生學業、提昇多維能力為導向,杜絕與游學機構的利益關聯,避免被『產業鏈』的邏輯所捕獲。相關部門也應嚴格規范監督,確保家長和學生的消費權益,真正做到游出去、學回來。

  古人說,『一旦遠游學,如舟涉江湖』『游學博聞,蓋謂其因游學所以能博聞也』。不論是游學國內名校,還是海外游學,都應該回歸教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本意,在增廣見聞、開放融合之中找到教育自信,讓自己獲得更好的提昇。(李素利)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