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平臺成就大事業
如果說早些年來北京的香港青年,更多是出於體驗未知世界的熱情,近些年來京的年輕人則有了更多考慮個人發展的理性。今年剛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的姜必楷已經准備留下來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比起前輩們的『任性』,姜必楷在來北京之前已經對內地有了很多的了解。
學生時代主修中國研究,畢業後成為政府公務人員又頻繁往返兩地,2016年入學清華之前,姜必楷就相信,來北京會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第一感覺就是太有活力了,講座多、活動多、公司也多,新東西層出不窮。』談起過去一年的見聞,姜必楷覺得很驚喜,『有很多新的體驗,對拓展自己的視野很有幫助。』
最讓姜必楷深受感染的,是北京的社會氛圍。『這裡的年輕人積極、樂觀,有遠大的理想。』從滴滴公司實習完後,他感慨,內地發展快、空間廣、可能性多,年輕人會更有機會實現他們遠大的抱負。『跟他們在一起時間久了,自己也變得雄心勃勃,動力十足。』姜必楷說。
從2014年在國貿建立第一個迷你倉項目,到現在已經在北京、上海擁有了12個項目,曹肇棆的『CBD迷你倉』項目還在快速擴張。對於北京的創業環境優勢,曹肇棆有著切身的感受。
『北京有2000多萬人口的市場,人們又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這是當時選擇在北京創業的重要原因。』在2014年之前,北京絕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迷你倉,做這類項目的機構也是鳳毛麟角。然而第一個項目投入運營不到6個月,使用率就已經達到50%,項目開始盈利,這給了曹肇棆很大的鼓舞。
曹肇棆深知空間的重要性,隨著城市越來越擁擠,房間面積越來越小,他相信人們對迷你倉的需求會越來越高。今年5月,曹肇棆的項目得到了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獲得了項目史上最大規模的單筆融資金額。同時,北京的輻射效應也開始顯現,迷你倉的經驗也開始在其他城市復制。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曹肇棆信心滿滿。
得益於國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餘家鴻所在的國有投資機構因其主權財富基金性質和經營狀況,在海外深受融資方歡迎。作為昔日倫敦投行的華人投資精英,餘家鴻融通中西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
如今,餘家鴻管理著一個多資產投資團隊,涉及全球多個二級市場,常年與國際頂尖金融機構打交道。『世界一流金融機構對我們態度都是開放和歡迎的,我們對外交流的水平和高度是別的工作很難企及的,觀察視野前所未有。』餘家鴻說,不同於在倫敦和香港投行工作時的『銷售員』角色,現在的工作不僅能夠更好地提昇自己投資鑒賞的能力和水平,也讓他有一種為國家服務的自豪感。
有准備纔能更從容
兩地交流日益頻繁,每年有大批香港大學生到內地實習,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開始考慮到內地發展。頻繁往返於京港兩地,徐天成自稱是『最熟悉北京的香港人,最熟悉香港的北京人』,自然也成了許多香港年輕人的諮詢對象。徐天成知道他們的期待,也了解他們的疑慮。『雖然大家的成長背景、生活習慣甚至價值觀念都會有差異,但只要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這些差異非但不是麻煩,反而會很有趣。』徐天成說。
其實,促進兩地交流,徐天成這些年一直樂此不疲地在做,他在香港寫過文章鼓勵港人多了解內地,也在內地出版了《我們香港這些年》幫助內地讀者認識香港。而今,兩地來往越來越便利,他自然更加鼓勵香港年輕大學生多到內地走走看看。但他也強調,要在內地站穩腳跟,他們得非常努力纔行。
面對同樣的問題,餘家鴻也給出了類似的提醒,『內地空間廣舞臺大,但人纔也多,來內地打拼前,需要搞清楚自己的競爭力到底是什麼。』他進一步解釋道,國際化曾經是香港年輕人的主要優勢,但如今內地人纔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每年都有大量留學生學成歸來,香港年輕人以前的優勢不再明顯了。不過,他堅信同文同種、潛力無限的內地仍然是香港年輕人闖蕩的最佳場所,『很多歐美的年輕人都到內地來尋夢,有志向的香港年輕人更應該到這裡來。』
對於想在創業領域試試身手的香港年輕人,曹肇棆更建議他們先到內地工作一段時間。『要先找個合適的平臺,認真地學習和了解內地。』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他頗為感慨,如果不是在北京工作的那幾年跟著前輩們學習摸索,摸清了內地市場和文化,後來的創業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順利。『成長的挑戰很多,但只要肯努力,成功的機會也很多,這就是內地吸引人的地方。』曹肇棆總結道。(記者馮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