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頂天立地鑄重器 領異標新譜華章
2017-08-16 20:47:16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16年5月25日上午,習近平在哈爾濱科技創新創業大廈察看石墨烯高新技術成果展示。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商場購物,輕劃手機,瞬間完成網上支付;

  幾天前,超高速無線通信技術首次在高鐵上成功進行了演示,這意味著今後坐高鐵再也不用擔心沒有Wi-Fi了;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在第一時間接收了高分二號、高分三號和高分四號衛星的地震災區觀測數據並公諸社會,為地震災區搶險、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和保障;

  ……

  中國人此刻正無比輕松地享受著現代科技帶來的最新成果,從來沒有哪個年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變化是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如此之新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大國鑄就重器——浩蕩雄風起神州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引領時代發展,時不我待。

  『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古代大帝國最終走向衰敗和解體,除了政治、軍事、地緣上的原因外,創新不足和技術停滯也是重要原因。』

  『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

  『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科技強國是應有之義,但科技強國不是一句口號,得有內容,得有標志性技術。』

  在不同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強調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強調『要有自己的東西』。

  在總書記的關懷下,中國的科技發展也正在由『綠皮車』變成『復興號』,多項科學技術,中國人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

  就在幾天前,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原定兩年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糾纏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三大科學目標。量子通信研究在國際上全面領先!

  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正式上線運行,飛馳在京滬之間。

  5月5日,承載著幾代中國人夢想的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准的乾線客機C919在上海首飛成功,破繭成蝶。

  4月26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開創了中國的新航母時代。

  去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駐留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新紀錄。

  去年9月落成啟用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能夠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成為世界上最大單口徑巨型射電望遠鏡。

  去年6月,萬米級自主遙控潛水器『海斗號』創造了我國無人潛水器最大下潛及作業深度紀錄10767米,標志著我國深海科考進入萬米時代。

  ……

  大國重器,不僅讓中國的科技事業昂首於世界之林,更讓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更加堅定的腳步去踐行偉大的中國夢。

  科技改變生活——領異標新二月花

  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創新無疑是高速發展的引擎。

  科技創新不僅要『頂天』,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研發高精尖技術,還要『立地』,讓更多『接地氣』的科技成果服務大眾,惠及民生。

  『互聯網發展給各行各業創新帶來歷史機遇。要充分發揮企業利用互聯網轉變發展方式的積極性,支持和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進行創業探索。』習近平總書記說。

  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移動支付、高鐵、電子商務、共享單車。這些以新四大發明為代表、最想被國外青年『帶回家』的創新科技,正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移動支付減少了支付找零的煩瑣,高鐵提高了出行的效率,電子商務節省了購物時間,共享單車方便了綠色出行。

  截至2016年底,我國高鐵運營裡程超過2.2萬公裡,佔世界高鐵運營總裡程60%以上。2017年7月9日,寶蘭高鐵開通運營,標志著我國『四縱四橫』鐵路網最後一個關鍵『短橫』順利開通。到2025年,我國高速鐵路通車裡程將達到3.8萬公裡,並形成『八縱八橫』的高鐵網,屆時,將實現相鄰大中城市之間1至4小時交通圈。

  2015年7月,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鼓勵大家:『高鐵是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搶手貨」,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要把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產業,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佔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大國和強國。』如今,中國的高鐵企業參與修建了安卡拉-伊斯坦布爾、莫斯科-喀山的高鐵,中國通往泰國、匈牙利通往塞爾維亞的鐵路也在修建中。

  網上曾經流行一個段子,制約共享單車發展的最大因素是:顏色不夠用了。但實際上,共享單車並不僅僅是一輛自行車,其背後有著衛星定位系統、移動支付、大數據等諸多科技成果支橕。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是共享單車的擁躉,在他看來,共享單車『火爆』的根本原因是『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到創新之中』。中國創業者在全球率先將這些科技元素結合到一起,開發出共享單車模式,最近已開始進軍新加坡、英國等海外市場。

  『新四大發明』走出國門,刮起『中國風』,正是集中體現了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

  創新驅動發展——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科技創新的『活水』,首先來自對體制機制的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緊抓科技創新的『牛鼻子』,多次研究科技問題。從《建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從《國家科技決策諮詢制度建設方案》到《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從《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乾意見》到《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一條條,一件件,明確了科技創新發展的目標,厘清了制約科技創新的問題,理順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關系。

  科技創新的『活水』,也來自對科技工作者的關懷。

  時鍾回撥到2013年兩會,擔任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出現在科協、科技界聯組會上,『在黨中央工作的前五年,我每年都去港澳組,當了總書記後,我第一個來科技組。』總書記一席話,瞬間溫暖了在場科技工作者的心——這是總書記是對科技工作的無比重視和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巨大鼓勵。

  科技創新,歸根到底是人的創新。針對沈?已久的『產學研』幾張皮現象,針對僵化體制對科研人員束縛過多問題,總書記明確指出,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要建立相應責任制和問責制度,切實解決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盤等問題。同時,整章建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全部留歸單位,處置收入不再上繳國庫。同時明確科技人員分享科技成果轉化收入的方式和最低比例,允許科研人員『停薪留職』下海創業,試點企業家到高校任教,『著眼於強化對人的激勵』。

  科技創新的『活水』,同樣來自對具有戰略眼光的前瞻和對目標的不懈追求。

  心有多高,路就有多遠,但科學探索的道路注定不會平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

  目前,我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遴選工作已正式確定,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深海空間站、天地一體化4個重大項目的實施方案編制已全面啟動。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激發了科技工作者的雄心,堅定了創業者的信心,讓全體國人稱心。

  科技創新的春天已經來臨。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