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16日報道 西媒稱,共享服務和產品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之前有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甚至共享籃球,現在共享業務拓展到一件非常不起眼的東西——馬紮。然而,共享馬紮在投放到北京的大街小巷之後卻遭遇失敗。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8月14日報道,8月13日這些共享馬紮首次投入使用,主要被投放在公共汽車站等場所。然而,幾個小時內共享馬紮就丟了一大半。
報道稱,共享馬紮上都印有二維碼,因此理論上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支付租金。乘客在等待公共汽車時可以在這些共享馬紮上小憩片刻。其經營理念類似於今年以來在北京等大中城市遍地開花的共享單車。
由於8月13日北京陰雨綿綿,公共汽車站乘客流量很小,因此使用共享馬紮者寥寥無幾。即便如此,很多馬紮在投放後不久就消失不見了。
報道稱,其實此前共享雨傘也有過類似的遭遇。一家公司在街頭巷尾投放的30萬把共享雨傘也是很快就無影無蹤了。此類現象揭示出,勢頭勇猛的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限制。
報道稱,基於類似的理念,最近北京街頭還出現了共享健身倉的身影,成為替代健身房的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然而使用者似乎並不買賬,反而抱怨大汗淋漓之後在健身倉裡卻無法淋浴。(編譯/劉麗菲)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