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習近平都去了
2017-08-16 06:4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熊天慧 黃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學習進行時]今年6月的山西呂梁之行,實現了習近平到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看一看』的願望。習近平和14個特困地區有著怎樣的故事?在考察調研中他提出過哪些重要扶貧論述?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圖文故事,為您講述。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習近平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西北邊陲到雲貴高原,習近平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他對貧困群眾深深牽掛。

  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難點就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區多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貧困人口佔比和貧困發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脫貧任務重,越往後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

  201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印發,作為一個時期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第十條明確指出,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等區域的連片特困地區和已明確實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貧攻堅主戰場。

  一、六盤山區

  六盤山區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四省區。

  甘肅中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定西、臨夏等地古來就有『瘠苦甲於天下』之稱,現在依然是連片特困地區。習近平十分惦記這裡的困難群眾。

  2013年2月,習近平繞過九曲十八彎,先後來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同鄉親們手拉著手嘮家常。

  習近平強調,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准發展路子、苦乾實乾,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2016年7月,習近平在寧夏固原市冒雨考察了兩個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在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他察看村容村貌,到回族貧困戶馬科、馬克俊家中詳細了解脫貧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情況。從住房、設施、牛棚到就業、收入、上學、看病、公共服務,習近平一一察看、關切詢問。在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習近平側重了解了黨員示范帶頭和能人大戶帶動、發展冷涼蔬菜種植產業幫助農民脫貧的情況。

  在寧夏考察期間,習近平還專門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他強調,西部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的短板,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必須采取系統的政策和措施。他為此提出4點要求,第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第二,完善結對,深化幫扶。第三,明確重點,精准聚焦。第四,加強考核,確保成效。

  一個月後,習近平來到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新村建設情況。在土族貧困戶呂有金家,習近平同一家人圍坐一起,看反映鄉親們一直居住的舊村狀況的視頻。得知去舊村有7公裡陡峭崎嶇的山路,村民祖祖輩輩居住在出入不便、嚴重缺水的地帶,習近平說,黨和政府就是要特別關心你們這樣的困難群眾,通過移民搬遷讓你們過上好日子。

  習近平拿起扶貧手冊和貧困戶精准管理手冊,逐一詢問發展種養業、參加勞務培訓、孩子上學、享受合作醫療和養老保險等扶貧措施的落實情況。習近平指出,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移民搬遷要充分征求農民群眾意見,讓他們參與新村規劃。新村建設要同發展生產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民族、區域、文化特色及風貌結合起來。

  二、秦巴山區

  秦巴山區跨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甘肅,是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跨省份最多的地區。

  2015年2月,農歷羊年春節前,習近平一到延安就轉乘汽車前往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看望村民,習近平曾在梁家河村勞動生活了7年,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岔、一?一梁都飽含深情、常常牽掛。

  延川是革命老區縣。習近平在此專門主持召開了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座談會上,習近平深刻指出,一些老區發展滯後、基礎設施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老區還有數量不少的農村貧困人口,我們必須時刻掛在心上。

  習近平說,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涵義。

  2016年的新年國內首次調研,習近平來到了重慶。深入港口、企業調研後,他指出,扶貧開發成敗系於精准,要找准『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脫貧摘帽要堅持成熟一個摘一個,既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長、圖虛名。

  三、武陵山區

  武陵山區跨重慶、湖北、湖南、貴州4省市,少數民族人口多,貧困人口分布廣。

  2013年11月,習近平來到地處武陵山區中心地帶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看望鄉親,調研扶貧開發工作。在這裡,他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貧』。他表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四、烏蒙山區

  雲南省昭通市11個區縣中有10個屬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任務重、難度大。2015年1月,習近平來此考察,踏上曾經發生6.5級地震的魯甸縣龍頭山鎮,查看災情,並聽取了當地扶貧開發工作匯報。

  習近平指出,扶貧開發是我們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是最艱巨的任務。現在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五、六年時間了,時不我待,扶貧開發要增強緊迫感,真抓實乾,不能光喊口號,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近年來統籌推進精准扶貧,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引導村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推進農旅一體化。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948元,全面小康實現程度97.62%。

  2015年6月,習近平考察花茂村,同村民們圍坐在院子裡聊起家常。『這次來貴州調研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了解貧困人口如何脫貧致富。』習近平對大家說,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准。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