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古樹治病有多難
古樹名木出了問題,如果當地解決不了,一般都會向林業部門求救。
每次出去救護這些古樹,牟建軍都稱之為『出診』。
『其實就和給人看病差不多,望聞問切,對癥下藥。輕微的情況有時輸液就行,嚴重的話可能要給古樹「截肢」,古樹其實很堅強,有些看著情況很糟,好好養護一下,又能活過來,一活就又是好幾百年。』牟建軍說,『針對古樹的救護,有時外行人看起來會比較奇怪。』
比如之前他們去建德看一棵黃連木,三四百年的老樹。因為邊上施工,影響了古樹。當時養護隊員過去,周圍看了一圈,之後就舉起砍刀朝樹乾的不同位置連砍三刀,圍觀的老百姓嚇了一跳。
『砍樹是有學問的,因為有些樹你光看外表看不出真實的情況,也許看著枝繁葉茂但裡頭已經不行了,也許枯枝敗葉的反而還有救,所以要在樹乾上砍幾刀,看看樹液還有沒有在流動,樹的韌皮部分情況怎麼樣,這些纔能判斷出這棵樹到底有沒有救。之所以多砍幾刀,是一刀下去吃不准,多砍幾刀判斷會比較准確。』牟建軍說,『當時判斷了下,情況不算好,但是應該還能救,之後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把周圍一些影響古樹呼吸的硬化路面拆除,砍去一些枝乾,然後輸液。聽說後來這棵樹情況有好轉。』
讓古樹保護者們有些苦惱的是,現在古樹名木保護的專業隊伍人手並不充足,往往趕場子一樣全省跑。不過,令人期待的是,去年我省啟動的《古樹名木保護五年行動方案》中,專門提到要培育一批古樹名木保護專業隊伍和專業醫生。
保護古樹,保護的是我們的鄉愁
古樹的救護,並不容易,也有不少救不回來的時候,每次牟建軍就會覺得非常可惜。
『幾百年、上千年的樹,很可惜的,我們保護這些古樹,保護的是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鄉愁。』他說,『去做普查時,很多老人都會告訴我們關於古樹的故事,古樹如果沒了,這些背後的故事和文化也就煙消雲散了。其實杭州西湖邊就有很多千年古樹,都有故事。』
記者專程去西湖邊的五雲山,去看山頂那棵杭州最古老的樹,1400多年的銀杏。爬上山,在山頂一眼望過去,就是那棵古老的銀杏,四周圍欄上系滿了紅色的祈福飄帶。20多米高的樹乾和巨大的樹冠讓樹蔭下乘涼的人顯得很小。樹後面就是真際寺,裡面小賣部的老板說,天天都有人跑來看這棵樹,再等幾個月,秋天銀杏葉黃的時候,別提多好看了。
從山頂下來,就是雲棲竹徑,一路上能看到許多古樹。在三棵長在一起的千年古楓香樹前,記者遇到一家子游客。
白頭發的爺爺指著古樹牌子對孩子說,你看,這樹有1030年了,知道那時是什麼朝代嗎,宋朝。『燕子歸來尋舊壘』,就是宋朝人寫的,現在你不懂,以後長大了,你就懂了。
小男孩仰著臉,看看爺爺,又看看樹,呵呵地笑。
燕子歸來,可以尋舊壘,而我們回望的時候,還能找到那棵記憶中的老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