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中國地震局發布的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烈度圖。新華社發(中國地震局提供)
新華社四川九寨溝8月12日電(記者楊迪、張萌)中國地震局12日發布,九寨溝7.0級地震最大烈度達到九度,六度區及以上總面積為18295平方千米,共造成四川省、甘肅省8個縣受災。
記者看到,災區建築物雖然不同程度受損,但整體垮塌的情況比較少見。地震專家認為,這是由於震區建築抗震設防水平較高、房屋選型合理、農村民居抗震設防工作紮實、震源深度相對較深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
此次地震震區屬於高山峽谷地區,地震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較為嚴重,增加了救援和人員轉移安置難度。
中國地震局現場工作隊新聞發言人雷建成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此次地震九度區涉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紮鎮,面積139平方千米。八度區涉及九寨溝縣面積778平方千米。
據介紹,九寨溝7.0級地震中建築物損毀程度遠低於青海玉樹7.1級、四川蘆山7.0級、雲南魯甸6.5級地震,這首先與震源深度較深密不可分。蘆山7.0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3千米,魯甸6.5級地震為12千米,玉樹7.1級地震為14千米,而本次地震為20千米,地震波傳播到地面的距離長,能量得到衰減,對建築物的破壞力也會減弱。

8月12日拍攝的九寨溝景區內通往熊貓海和箭竹海的道路。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李志強介紹,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九寨溝縣及附近區域設防烈度為八度,震區房屋建築抗震設防水平較高,抗震性能總體較好,特別是經過汶川地震恢復重建後的新建建築達到了抗震設防要求,經受住了此次地震的考驗。
『景區及城鎮建築物多采用了框架結構,鄉村傳統民居多采用穿斗木結構,抗震性能較強,房屋倒塌和嚴重損毀的比例很低。』李志強說,房屋倒塌減少,自然大大減少了人員的傷亡。
近年來四川省地震、住建等部門加強了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管理和指導,從建築設計、工匠培訓、宣傳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紮實工作,這些在這次地震中充分顯現了成效。同時,重災區除景區人口集中外,其他區域村寨稀疏,總體人口密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