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感恩·鼓舞·再出發——中央代表團赴內蒙古慶祝和慰問活動引起熱烈反響
2017-08-12 15:44:39 來源:新華社  作者:勿日汗 張麗娜 魏婧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2日電 題:感恩·鼓舞·再出發——中央代表團赴內蒙古慶祝和慰問活動引起熱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勿日汗、張麗娜、魏婧宇

  守望相助七十載,策馬揚鞭啟新程。從遼闊草原到大漠邊關,從浩瀚林海到蒼茫戈壁,從繁華城市到偏僻農村……連日來,內蒙古各族各界乾部群眾滿懷豪情與喜悅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感受著中央代表團給內蒙古送來的溫暖與關懷。大家紛紛表示,要把黨中央的親切關懷轉化為繼續前進的動力,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

  心懷感恩感受70年巨變

  在錫林郭勒盟鑲黃旗紮畢拉胡嘎查,83歲的蒙古族老人斯日古楞坐在寬敞明亮的磚瓦房裡,守著電視關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各種慶祝活動,按照孫女教的方法點開手機,還能看到關於中央代表團的最新蒙古語新聞。『有了共產黨,70年間,草原就像換了人間,作為親歷者,我由衷地為內蒙古70年的發展變化高興。』老人說。

  70年前,13歲的斯日古楞目不識丁,住在四面透風的破舊蒙古包裡,在草原上游牧。當時草原上消息閉塞,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兩個多月後,一家人纔得知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70年後的今天,老人依舊生活在父輩游牧的那片草原,但生活已經大變樣。她家蓋起新房,家裡通電、通水、通路、通網絡,冬天有暖氣,出門有轎車,養老有保險,兒孫們紛紛考上大學,古老的草原如今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內蒙古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的鄂溫克族自治旗,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薩仁說:『中央代表團來到我們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慰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我非常激動。鄂溫克族在全國只有三萬人,但在政治、經濟各個方面,與其他人口多的民族擁有平等權利,黨和國家對鄂溫克族的關懷,我們心懷感恩。』

  黨中央的關懷點燃激情

  中央代表團向內蒙古贈送了習近平總書記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題寫的『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賀匾。這一消息,很快傳遍內蒙古大地,各族各界乾部群眾表示,賀匾讓內蒙古人感受到了黨中央的殷切期望和親切關懷,時刻激勵大家奮勇前進。

  『這個賀匾提振人心。』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傅鎖根說,『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這是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殷切期望,時刻激勵各族各界乾部群眾打造好經濟發展、民族團結、文化繁榮、邊疆安寧、生態文明、各族人民生活幸福的亮麗內蒙古眾志成城,與全國人民一道,凝聚力量,共同為祖國擔當。

  董樊麗從事科技管理與科技成果轉化工作,2015年來到內蒙古,與包頭市政府合作建立上海交通大學包頭材料研究院,從事稀土材料的深度開發與產業化應用。她說:『中央代表團的一系列活動,讓我感受到黨中央對內蒙古發展的肯定,作為從上海來的新型研發機構,很受感動和鼓舞。內蒙古是中國的內蒙古,上海交大是中國的交大,民族大團結是各地區、各民族一家親。我們從上海而來,要為內蒙古的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站上新起點揚鞭再出發

  中央代表團肯定內蒙古70年發展成就的同時,也對內蒙古未來的發展提出要求。內蒙古各族各界乾部群眾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把內蒙古建設得更好。

  曾經,內蒙古依托資源優勢,經濟迅速發展,創造GDP增速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的輝煌。然而,隨著支橕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變化,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產業轉型昇級勢在必行。

  對此,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董事長溫琳說,內蒙古再立新功就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為了迎接煤炭行業的新挑戰,他們立求改革創新,發展『互聯網+煤炭』,構建以煤炭為基礎的上下游產業鏈,使煤炭的利用更加精細化,讓煤炭交易更加便捷。他說:『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可以更有效地推進供給側改革,消除產能過剩這一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經信委黨組成員鞠樹文說,如今,內蒙古經濟轉型、社會轉軌處於一個新的歷史高點和起點,全區各族群眾帶著黨中央的關懷,帶著各兄弟省區市的祝福,帶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心懷感恩再出發,從勝利走向輝煌。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