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蘭圖婭入戶宣講(受訪者供圖)
央視網消息:『對鄉親有最深的愛,纔不辭辛苦地奔走;對軍人有崇高的敬意,纔關心備至常掛心頭。』70年間,在內蒙古自治區,一段段普通牧民擁軍守邊的佳話,不斷從草原深處傳出。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巴音前達門蘇木,距離中蒙邊境僅有50多公裡,48歲的烏蘭圖婭從小就生活在這裡。她自豪地向大家介紹,邊境牧民有個好傳統,就是把擁軍守邊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給戰士帶路,介紹當地的社情風俗;向牧民宣傳邊防法規政策;頂著漫天黃沙為駐地官兵送去生活物資……20多年時間裡,烏蘭圖婭做義務邊防信息員、做宣講員,用流利的蒙漢雙語,幫助戰士們和當地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巴音前達門蘇木(資料圖)
騎駱駝穿越一段戈壁路,一個多少小時後就能到達
巴音前達門蘇木。
因為對當地環境極為熟悉,烏蘭圖婭和弟弟經常騎著駱駝給邊防官兵送物資。
草原上氣候惡劣,天氣說變就變。一次,半路遇到了強沙塵暴。狂風吹得人睜不開眼,連呼吸都困難,駱駝在原地直打轉,烏蘭圖婭只能憑著感覺往前走,稍不留神就會越過邊境線。利用草原上沙塵暴時大時小的特點,姐弟倆一路上走走停停,愣是花3個多小時把東西送到了連隊。
邊防民警朝魯孟在中蒙邊境駐守了20年,他宿捨裡很多的藥品和書籍,就是這樣被帶過來的。他形容烏蘭圖婭為『勇敢、堅強的她就像草原上盛開的馬蘭花』。
在做義務邊防信息員時,烏蘭圖婭一邊放牧,一邊為軍隊收集情況,17年提供信息120多條。在開展邊境清理時,她被狗咬傷過、中過暑、得過腸胃炎、丟失過首飾……盡管這樣,她依然積極動員親朋好友為邊防軍警部隊執勤訓練服務,經常用自家車輛、駝馬,為邊防連隊和派出所運送飲用水、肉菜等物資,特別在大雪封路的嚴冬,運送的食物和藥品多次為官兵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