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挑擔子、一盤棋、迎大考 三大關鍵詞解碼習近平的強軍策
2017-08-04 16:10:00 來源:央視網  作者: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布『一盤棋』:『落子』軍改謀局國防事業未來

  『要強化大局意識,軍地雙方要樹立一盤棋思想,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2015年3月12日,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習近平這樣安排部署軍民融合工作。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善謀勢者必成大事。』這是古人所謂的弈棋之道。習近平以『一盤棋』比喻軍隊建設思路,根植於其高屋建瓴、深沈厚重的治國理政思想土壤。在中國的強軍興軍之路上,他是領航掌舵的『謀大勢者』。

  5年來,中國軍隊的改革實踐,從上到下都呈現出一股不可阻擋的『大盤取厚勢,落子開新局』的進取之勢。

  這場軍改的『先手棋』,直指作風建設。重手治吏,廓清了人民軍隊的氣候與土壤。在軍隊反腐中,郭伯雄、徐纔厚等軍中老虎應聲落馬。黨的十八大以來,全軍先後查處涉嫌嚴重違法違紀軍級以上乾部100多名,彰顯了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堅定決心。隨之而來的,是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一步步深入推進。軍隊形象面貌煥然一新,軍心士氣為之大振……

  這場軍改的『關鍵一招』,下在了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2015年11月24至26日召開的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啟動了『史上最牛軍改』。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軍委機關由四總部改為十五個職能部門,五大戰區取代七大軍區,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自此,中國軍隊接連突破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了組織架構的歷史性變革。

  這場軍改的『連環棋』,旨在打好『配合戰』。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各項制度保障也在有序推進:及時組織修訂《軍官法》,推進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論證推進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試點;修訂文職人員條例;推進兵役制度、士官制度改革;深化軍費管理、軍人工資、住房制度、醫療保障等改革;建立統一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這些規章制度和配套措施的出臺,極大地激發了部隊活力,增強了軍人的職業榮譽感與使命感。

  『棋手有謀乾坤定,棋子無意點線連。』時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這盤棋局還會上演怎樣的精彩妙招,祖國和人民充滿期待。

  迎接『大考』:砥礪奮進書寫時代『答卷』

  『這是我們回避不了的一場大考,軍隊一定要向黨和人民、向歷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2013年底,履新中央軍委主席一年的習近平這樣告誡全體解放軍官兵。

  他的話如洪鍾大呂,重重敲擊在每一個軍人心頭。自此,從部隊機關到基層連隊,『趕考』意識成為每個人心中都緊繃的一根弦。

  這答卷寫在星夜兼程的實戰能力提昇中。習近平強調,『要堅持用戰斗力標准衡量和檢驗改革成效。』強軍目標提出以來,陸軍圍繞『如何履行主建職能』集智攻關、研討對策,堅持『以戰領建』;海軍開展遠海實戰化訓練,逐步實現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與遠海護衛結合型轉變;空軍國產新型戰斗機、大型運輸機批量裝備部隊,快速形成戰斗力;火箭軍從難從嚴摔打部隊,全域懾戰能力穩步提昇;戰略支援部隊堅持體系融合、軍民融合,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加速發展。

  這答卷寫在『甘做三十萬分之一』的歷史自覺中。2015年9月,習近平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是去是留,是各級官兵面臨的第一道考題。觀操守在利害時。在這道特殊的考題面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體現出了極其自覺的政治擔當,面對單位的撤並降改和個人的進退去留,各級官兵始終以大局為重,堅決服從命令。『唯願我們的轉身,成就軍隊的轉型。』這份考卷,各級官兵答得坦蕩無私、答得從容大度!

  這答卷寫在科技興軍的有力步伐中。『我們要贏得軍事競爭主動,必須下更大氣力推進科技興軍。』最高統帥號令一發,三軍景從!成立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有力加強國防科技戰略管理;調整軍隊院校結構體制,加速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纔;將軍民融合發展上昇為國家戰略,開創強軍新局面。在實戰需求的牽引下,軍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新型陸戰裝備批量列裝,第二艘航母、新型導彈驅逐艦出塢下水,國產大型運輸機、新型戰斗機列裝服役……

  從『重擔』到『棋局』,再到『大考』,在習近平看來,強軍始終是強國的重要戰略支橕。精闢論述的背後,是他對強軍實踐的充分調研與深刻思考。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團結一心向前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書寫強國強軍更為輝煌的篇章,不斷創造無愧於歷史和時代的新的光輝業績!』新的『行軍令』已經發出,在習主席和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從榮光中走來的人民軍隊,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責任刻在心頭,必將從勝利走向勝利,走向更加光輝的明天!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