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喚醒『沈睡』的政府數據:拒流於形式 確保安全
2017-08-03 14:33:1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用得上

  數據開發要『接地氣』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自己熟悉的第三方應用獲取公共信息或服務。打開微信,可以查詢社保信息和學歷信息;打開支付寶,可以預約看病掛號和查詢購房網簽;打開百度地圖,可以了解公交實時位置和公共車位情況。其中,截至2017年6月底,微信城市服務已經覆蓋362個城市,累計服務3.3億用戶。

  通過接入利用各地政府開放的公交數據,某款實時公交軟件已累計獲得5000餘萬美元融資,覆蓋全國78個城市,用戶突破6000萬人。

  2016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充分開發利用政府數據資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條件。

  據交通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建立『出行雲』後,政府通過平臺開放數據,企業使用數據並反哺技術和服務,將實現政府與企業在數據、技術、服務多層面融合,充分體現和發揮交通運輸大數據應用價值。

  但是,不少網友反映,政府數據雖然能在網上查到,可都是一串串抽象的數字和概念,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懂,看懂了也不知道怎麼用,開放了和沒開放差不多。

  當前,不少政府雖然設立了數據開放平臺,但是開放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流於形式。有的開放數據量總體偏低,不足以『喂飽』需求;有的數據已經加工過,無法被機器讀取,成為無法利用的『死數據』;有的平臺更新緩慢甚至停滯,遠遠跟不上新變化新發展。此外,數據能否免費獲取、是否對訪問用戶『一視同仁』、是否允許用戶自由利用和傳播分享數據,對數據的開發利用也至關重要。

  《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明確要求,開放的政府數據要具備『原始性、可機器讀取、可供社會化再利用』。數據開放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讓居民享受數據開放帶來的便利。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智慧城市與智慧政府都要以人為中心,首先要解決人的感受,提高便捷感、安全感、獲得感、公正感、幸福感。』

  今年5月,依托北京大學軟件研究所研究成果開發的燕雲DaaS平臺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的『十佳大數據案例獎』。利用燕雲技術開放的應用程序接口,比如車輛違章查詢、公積金查詢、水電煤氣生活繳費等等,能讓『看不懂』的政府數據變得『接地氣』。

  『數據只有與應用結合纔能產生價值。政府開放的數據必須以應用的形式呈現給大眾,纔能解決與公眾日常生活黏合度的問題。』北京大學軟件研究所副所長黃罡教授說。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