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智能
一臺機器人日處理包裹
1700件
在浙江義烏申通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倉庫,一群機器人『頭頂』黃色小托盤,倉庫兩側的放件員將快件放在托盤上,面單朝上進行信息采集。機器人根據後臺傳送的路徑信息,沿著地面上的二維碼『路標』,到達指定地域格口,托盤翻起,快件順著格口滑槽落入編織袋中,再由人工進行打包。『350臺機器人同時作業,日均處理快遞包裹達60萬件,可減少70%的人工。』義烏申通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陳振龍介紹。而在末端,全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智能快件箱超17萬組,為用戶提供了更多投遞服務選擇。
除了自動分揀機器人、智能配送機器人、無人機等高科技設備,運用大數據智能銷售預測和補貨也助力快遞業提質增效。『過去逢大促就出現供貨過多、過少或各倉匹配不均衡的情況,我們建立了基於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銷售預測平臺,根據居民收入水平增長趨勢、歷史銷量、促銷計劃等一系列宏微觀數據建模,智能指導和觸發從供應商采購到不同倉庫層級間補貨、調撥。』京東有關負責人舉例,京東雀巢聯合預測補貨項目開展後,訂單滿足率從60%提高到87%,平臺產品有貨率從73%提高到95%。
更安全
寄遞企業配備安檢機
8869臺
為了實現寄遞流程可跟蹤、隱患可發現、責任可追溯,近年來收寄驗視、實名收寄和過機安檢制度正大力推廣。2016年全國寄遞企業已配備安檢機8869臺,截至6月底,國家郵政局實名信息監管平臺共接入郵政EMS、順豐、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百世等主要品牌寄遞企業數量達10家,佔行業業務總量約90%。
為了解決信息安全問題,降低企業投入成本,統一信息標准和操作標准,國家郵政局推出郵件快件實名收寄信息系統——『安易遞實名收寄公共服務平臺』。
使用用戶版APP時,用戶可通過掃描身份證進行實名認證,並自動生成身份二維碼。每次寄件時,只需出示手機上的身份二維碼,快速驗證身份信息,可避免頻繁出示身份證的麻煩和信息泄露風險。
『在防止信息泄露方面,系統的信息數據實行「總對總」共享模式,由企業總部將前端采集的實名信息統一上傳至國家郵政局信息監管平臺,從而形成實名信息數據單向封閉流動,確保實名信息安全。』馮力虎表示,力爭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實名收寄信息化全覆蓋。
更綠色
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
60%
黨的十八大以來,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綠色快遞正助推美麗中國建設。全國快遞企業共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車4545輛;順豐將包裝材料滿版印刷改為無底紋印刷,節省油墨用量70%,蜂窩箱代替木箱包裝,每年節約原木360噸;京東研發『專利防撕袋』,采用安全環保的新型塑料,消費者可在日常生活中循環使用;菜鳥通過『智能打包算法技術』,可迅速將商品與箱子的長寬高、承重量進行匹配,一年可節省約10億個包裝箱,保護324萬棵樹木……
繼2016年出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之後,今年2月,國家郵政局又選取順豐等5家品牌快遞企業和北京等8個省市開展快遞綠色包裝應用試點,目前累計采集數據2323組,在包裝紙箱規范化回收、可降解生物塑料使用等多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今年7月,數百個商家加入菜鳥綠色聯盟,累計發出綠色包裹超過200萬個。『綠色快遞不能只依靠企業,也需要政府或協會推出可操作標准,以及消費者的理解與支持。』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說。(記者丁怡婷趙展慧制圖:蔡華偉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