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安徽省金寨縣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裡』庫區孤島扶貧,沒一戶掉隊
2017-08-01 14:3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留下來的,把惠民政策搬到家門口

  在孤島上,受山地茂林阻隔,幾戶人家相互之間,多數陸路不通,往來要靠小船,蹚七八裡水路。又行了半個小時,纔來到村民馬從山家,剛剛修繕的房屋後面,是陡峭的山體,整個半島就他一戶人居住。

  和劉偉青不同,馬從山並不想離開,麻埠鎮黨委委員施家海提醒他:『移民搬遷、貧困戶搬遷兩個條件你家都符合,安置費大概能補貼十幾萬元。』可老馬卻不太買賬,『搬出去,搬出去乾啥?在這兒吃的可以自己種,出去了買個蒜都得自己花錢,又沒掙錢的產業。』說著,馬從山指著屋前的幾畝茶園,『忙時采茶,不忙就到合肥跟兒子住一陣兒,挺好。』

  馬從山的想法,代表了村裡相當一部分人的意見,他們大多五六十歲,已經適應了島上的自給自足,多數人的子女都出島謀生,他們自己則故土難離,不太向往岸上的生活。

  如何讓這撥人住得安,過得好?施家海告訴記者,不願搬遷的村民鎮政府並不強求,但前提是房屋質量過關。去年汛期發生山體滑坡,不少貧困戶房屋開裂,齊山村給19戶實施了危房改造,其中每戶修繕加固補貼6000元,重建補貼2萬元。

  不願意出來,靠啥生計?鎮政府把扶貧的政策搬到了家門口。馬從山一年收入也不少:5畝茶園,鎮裡乾部想辦法包銷路,一般乾部一年要幫他銷售至少2000塊錢,正科級乾部至少6000元,再加上自己去鎮上售賣,一年能掙約4萬塊;全村安排公益性崗位25個,馬從山當上了護林員,月工資500元;島上交通閉塞、場地分散,鎮政府就把太陽能板集中安裝在鎮上,但農民照樣可以入股分紅,馬從山一年又能領到3000元。

  還有針對特殊情況的幫扶。『我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炒茶吃不消,去年花1萬塊買了套機械設備,政府通過產業發展幫扶資金,給補貼了4000元。』老馬說,現在他可以把剛采下的葉子放入半自動化設備中翻炒,乾起活來不累。

  『孤島偏遠,但最新的好政策,都能享受到。』馬從山說,自己患有糖尿病,常年得注射胰島素,老伴是乙肝攜帶者,需用藥物控制病情,以前兩個人一年的收入,有不少都用在了看病吃藥上。

  現在鎮裡落實健康脫貧政策,在縣內、市級、省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分別不超過0.3萬元、0.5萬元、1萬元,剩餘部分由政府兜底。加上新農合很多報不掉的慢性病藥費現在能報銷70%,馬從山明顯感覺壓力輕了不少。

  『孩子們走出去了,這些年我們的日子也改善了很多。』現在,在老馬看來,孤島也在一點點發生著變化:通了電,連了寬帶,交通也改善了,『從家到河口的一段,過去全是泥巴路,自行車都走不了,現在政府給我們各戶修了簡易碼頭,出行也方便了許多。』

  集中安置,生活便利生產不耽誤

  桃嶺鄉毗鄰梅山水庫,所轄8個村有6個都在庫區內。與麻埠鎮齊山村海島村民組不同,庫區裡是三面環水的半島,而非孤島,相比之下,這裡的村民多數樂意搬遷,政府也在積極動員,房屋質量不過關、生產生活受到安全影響的,屬於重點搬遷對象。

  雖然是三面環水,但庫區的交通依然閉塞,一面連接陸地的山路,坑窪狹窄,無法通車。步行蹚過雨後的泥濘,踉蹌著繞了一裡多路,看到一方開闊的平地,後面挨著峭壁,村民洪志華的老宅子,就建在這峭壁下面。

  老房子的牆壁已經多處開裂,站在家門口,可以看到不遠處的開闊水域,洪志華抬抬手,指著門口的臺階,直言每年汛期,水直接就漫到了臺階下面,出行、生產十分不便。

  去年,洪志華搬到了桃嶺鄉桐崗村中心村莊,那裡是政府設置的集中搬遷安置點,目前已安置桐崗村地處深山、庫區及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龍灣、江灣等16個村民組共33戶148人。

  『我們一家6口,領到了20多萬元的補助。』洪志華坦言自己沒花什麼錢,就在集中安置點建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且文化廣場、村衛生室等配套齊全,到村部辦事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桃嶺鄉黨委書記李峰介紹,政府新修了主乾道、入戶道路、人行步道,建設了雨污管網,安置點的建設政府統一規劃選址,群眾自願申請建設,新建住房全部采取『一層地下室+一層門面+兩層住房』的多棟連體式分布,統一的現代民居小洋樓建築風格,比起庫區的幾間磚瓦房,要好很多。

  搬出來了,以前的生產卻並不耽誤,『到庫區只有幾公裡路程,騎個摩托十幾分鍾就到。』洪志華老家還種有約200窖茯苓、一些水稻,這些都不耽誤,每年能有1萬多塊錢收入,到了安置點,出行方便了,農閑時在村裡打打零工,比之前還多了份營生。

  現有的配套跟得上,原先的生產不拉下,還能住上新房,李峰介紹,在半島生活的人正越來越多地走出庫區,告別面水背山的生活。

  而由於孤島相對更封閉,搬出後原有生產難以兼顧等因素,在麻埠鎮齊山村海島村民組,搬遷動員就困難一些,施家海表示,搬出來是發展大勢,『相關配套、就業安置等,我們也在積極謀劃,還是希望村民們將來都能走出孤島,上岸生活,這需要過程,也還得加大政策的吸引力。』

  《人民日報》( 2017年07月30日10版)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習近平治國理政進行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