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治國理政新實踐 四川篇】21市州發展新詞典?市州脫貧攻堅從“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2017-08-01 14:37:48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徐登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市州新詞涼山篇

  【新詞釋義】兩線作戰

  今年,涼山州將17縣市分為加快發展區和脫貧攻堅區『兩大戰線』,安寧河谷縣市圍繞『重點開發區或農產品主產區』主體功能定位,11個貧困縣圍繞『重點生態功能區』主體功能定位,形成『兩線作戰』的局面。

  □毛永標本報記者何勤華

  華山松變成了『搖錢樹』

  【現場解讀】

  7月24日,跟隨會東縣野租鄉鄉長祿榮的腳步,記者來到一片華山松林。放眼望去,一個個松果掛在松樹上,大的已有拳頭大小。

  去年,會東縣完成37個貧困村退出、4156戶14580名貧困人口精准脫貧任務。在『兩線作戰』格局中,會東縣被劃為加快發展區。

  華山松是會東縣深山中最常見的樹種。為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下好先手棋,會東縣把華山松作為統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支點,推動華山松產品品牌化。

  如今,華山松成了會東居民致富增收的『搖錢樹』,華山松松果也成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拉馬竹村是會東縣3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海拔高、氣溫低,廣種薄收。很多青壯年都外出打工,村裡多是留守老人和兒童。2015年,該村將華山松列為拳頭產業,並輔之以特色養殖、種植,帶動村民脫貧奔康。2016年,該村種植華山松300畝,並制定了華山松管理采摘辦法,實施統一管護、統一采收銷售。

  『華山松樹?我們連枝丫都捨不得修?,這可是我們的「搖錢樹」。松果果一成熟,采摘下來就是錢,我家年年都能「摘」到一萬多元。』該縣拉馬鄉拉馬竹村老人普纔發說。祿榮告訴記者,該鄉銅廠村、白砂坡村等5個貧困村都擁有大片松林,松果成熟時,戶戶來搶收,多的收入2萬多元、少的差不多5000元。

  據悉,目前,會東縣華山松面積達60餘萬畝,松籽年均產量200多萬公斤,好年景時可達250萬公斤,產值保持在8000萬元以上。該縣還引進企業,進行產品創新,拓展產業鏈,目前已有高端松仁油、松花粉、松針飲料等特色產品。

  【延伸意義】

  涼山州扶貧移民局局長王永貴:『兩線作戰』的提出,讓11個貧困縣明確了工作方向和重點。今年上半年,我們把建房、修路作為脫貧攻堅的當務之急,兩項工作開工率已達100%。產業方面,以核桃為主的『1+X』林業生態產業、『果薯蔬草藥』農牧產業和勞務經濟都蓬勃發展。

  市州新詞資陽篇

  【新詞釋義】檸檬小鎮

  脫貧攻堅,資陽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發展舉措。在安岳縣,文化鎮燕橋村引進公司發展檸檬及延伸產業,打造中國檸檬小鎮,探索出『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壯大集體經濟。如今,該模式被復制應用到10個貧困村。

  □本報記者郭靜雯

  在貧困村建『檸檬小鎮』

  【現場解讀】

  最近,安岳縣大?鄉長慶村村支書郭俊每天都要問問縣上,負責貧困村脫貧考核的人怎麼還不來?

  6月經過核算,村裡124戶304名貧困人口的年人均收入已達3600元,超過了貧困線,全村都迫不及待想摘掉『窮帽子』。長慶村是資陽市重點貧困村,農戶大多以種苞谷等糧食作物為生。年輕人外出打工,不少土地就此撂荒。2015年長慶村貧困戶人均收入僅有1000多元,村集體經濟戶頭更是空空如也。

  脫貧攻堅開展後,安岳縣的貧困村每年可獲得長效產業發展資金80萬元、特困戶幫扶資金20萬元等資金支持。

  這些錢該怎麼花纔能讓錢生錢?就在郭俊和不少貧困村犯難的時候,安岳縣文化鎮的燕橋村卻火了起來。當地引進寶森農林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檸檬產業優勢投資億元打造中國檸檬小鎮。公司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發展檸檬等生態農業及旅游產業。村民蔣成碧每年可領到租金、公司分紅、務工工資3份收入,去年增收8000多元。

  『燕橋村的發展模式可借鑒、復制、推廣至全縣。』安岳縣委書記許志勛說。2016年,安岳縣在全縣選取10個貧困村作為集體經濟扶持試點村,推廣燕橋村『檸檬小鎮』模式。

  長慶村便是其中之一。去年,長慶村村集體經濟投入產業長效發展資金80萬元與聚意專業合作社共同打造檸檬產業園,帶動貧困戶及部分非貧困戶栽植檸檬共400餘畝。據介紹,前三年檸檬生長期,村集體經濟可實現保底收入3.2萬元。檸檬掛果後,至少可帶動人均增收1100元。

  其他『檸檬小鎮』也走出了自己的致富路。拱橋鄉化龍村探索『企業+合作社+集體經濟+農戶』模式,農民以土地和種植技術入股,特困戶李純甫今年可獲得土地租金、個人分紅、村集體經濟分紅、勞動務工4份收入;李家鎮雙石村探索將涉農項目資金量化折算為股金,讓農民當股東,破解貧困群眾缺錢發展產業難題。

  【延伸意義】

  安岳縣農村經營管理局局長唐舉紅:村集體資源閑置,發展產業又缺乏資金和勞動力,是丘區農村的普遍性難題。安岳縣10個試點村探索出『將涉農項目資金量化折算為股金,讓農民當股東』等多種模式,有效破解了村集體經濟的『空殼』難題,並形成了向貧困群眾『輸血』的長效模式。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習近平治國理政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