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山西一煤礦難產8年:沒生產就關停
2017-07-31 09:33:4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產能置換,解了債務燃眉之急

  即使獎補資金、資源價款到位,對於廣利煤業而言,至少還有5000萬元的債務缺口沒法填上。好在產能置換平臺開通了。

  所謂產能置換,是指新建礦井應通過購買等方式,淘汰大於或等於該建設項目產能數量的落後或過剩產能。廣利就屬於這種落後產能。

  『廣利的年生產能力是45萬噸,在45萬噸的基礎上乘以0.8的系數,是36萬噸,這就是可以用於產能置換的數量。』天安公司資源整合辦公室崔新社解釋說,『這個數字放到置換平臺上,其他由有需求的新開礦井按照市場價,以每噸100到180元的價格進行購買。我們了解的行情是產能還處在供不應求階段,打算抓住這個窗口期,清算完資產就搞產能置換,得到的資金用來償還債務。』

  事實上,山西在去年底就開始實施了一批產能置換項目,涉及6家煤炭企業。『國家已經先後出臺多個減量置換的文件,山西建設這個交易平臺,通過網絡競價獲得置換指標,意味著煤炭產能置換進入市場化交易階段。』山西省煤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產能置換可以緩解債務壓力,對於關停的企業是一種「額外的補償」。其他生產礦井也能享受國家政策、提前投產。讓煤炭行業通過市場化手段控制產能、淘汰落後產能,服務於煤炭產業昇級。』崔新社說。

  對於張繼生和他的工友們而言,產能置換是個陌生的名詞。但他們知道,『這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我們要配合好。』張繼生憨憨地笑著,『集團不會拋下我們不管,我不打聽,也不提要求,安排咱去哪咱就去哪。』

  -記者手記

  廣利煤業的關停,看似意外,實則必然。山西今年要關閉18座煤礦,退出產能1740萬噸。為完成該目標,山西規定了各退出煤礦設備回撤、井筒封閉、通過驗收的時間節點,明確了職工安置、安全措施等相關內容。而作為一個長期無法正常開工的煤炭企業,廣利煤業上榜毫無懸念。

  井口一封,過剩產能想『借屍還魂』不可能了,但問題還有不少。以廣利煤業為例,當初整合之後,國有資產佔股51%,個人股東佔49%,這回一關停,個人股東怎麼辦?損失由誰承擔?如何規范民營股權退出,目前並沒有明確辦法。

  再如,廣利煤業所屬區域是晉城市棗園村,盡管關停,但多年來佔用村裡土地,對村裡該有的補償,又從哪裡來?

  從山西省的實踐看,推動供給側改革、化解煤炭過剩產能,除了抓住主要矛盾,更需要在細節上下足功夫,在配套制度上解決更多後顧之懮。這樣,纔能讓僵屍企業『長眠』,推動煤炭企業更勇於『壯士斷腕』,真正促進煤炭行業優化昇級。

  2017年去產能任務書

  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17年去產能方案,鋼鐵方面,要加強鋼鐵行業有效供給,避免價格大起大落;企業兼並重組邁出新步伐,取得實質性進展;嚴格履行職工安置程序,多方開闢職工安置途徑,努力做到職工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置企業債務,明確資產處置政策。

  煤炭落後產能應退盡退、能退早退,2017年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實現煤炭總量、區域、品種和需求基本平衡;多方開闢職工安置途徑,妥善安置職工;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積極推動企業債務和資產處置,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推進兼並重組、轉型昇級,實現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2017年去產能要求更高:抓住『僵屍企業』的『牛鼻子』,加快推出關停。要更好地利用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有更加嚴格的技術標准和規范,更加嚴格的淘汰落後產能的標准,更嚴厲控制新增產能,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除了鋼鐵煤炭之外,今年去產能還會擴圍,一些產能利用率很低、過剩產能比較嚴重的領域也會納入去產能范疇。

  (本報記者趙展慧整理)

  制圖:沈亦伶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