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時報聚焦『一帶一路』?權威專家智說『五通』(3)
2017-04-29 17:54:25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姜業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一區域的風險高也推高了其融資成本。從評級結果上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低風險國家只有4個,佔6.4%;中等風險國家有43個,佔68.2%;高風險國家16個,佔25.4%。

  要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資金融通

  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既然擺在面前的問題是資金融通缺口大、成本高,那麼,就需要開拓思路來解決投融資所面臨的問題,要站在全球的角度來思考資金的融通問題。

  吳志峰認為,要有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並重的建設理念,這是順利解決資金融通的前提條件。吳志峰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不僅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還要從參與國際分工的角度,進行產業及開發區的融資,以適度推進沿線國家的工業發展。要帶動沿線國家的產業發展,要進行產業鏈的對接。

  『不僅要修路架橋,還要有車跑。』吳志峰說,只有有了車流,纔能保證有持續的現金流;有了持續的現金流,投資方纔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因而,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建設融資,產業發展園區融資不可或缺。

  而且在資金融通上要有大循環的發展理念。吳志峰闡述了一個『價值雙環流』的理論,認為價值雙環流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理論基礎。

  一方面,我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融入到全球生產貿易體系中,與歐美日發達國家形成了價值『上環流』,同時也正在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價值『下環流』,在這兩個環流中,我國處於承上啟下的中樞位置。通過形成價值『雙環流』,既要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產業與資本方面形成良好的循環,又要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資本有序對接,這樣中國就會成為連接『一帶一路』國家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產業、資金、信息的一個中轉站。最終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既能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也能促進我國自身的產業昇級。

  吳志峰認為,我國具有世界上69個產業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既有高端制造業技術,也有中低端產業,這不僅可以有效地與沿線國家的產業進行互補,還能幫助各自國家有效地進行產業昇級。

  在融資上具體如何解決?必須要有大視野,要有大開大合的融資思路。按照吳志峰的設想,需在內外統籌、內外聯動的指導思想下,首先建議設立中國國際開發署,統籌解決援助性貸款及其他貸款,要認真借鑒歐美日發達國家的海外開發署的經驗。

  吳志峰認為,目前,援助類資金屬於商務部管理,但與外交部的協調性不夠,與發改委主管的國內產業協調也不夠。因而援助性貸款應與開發性貸款相結合,形成資金聯動。另一方面,通過信用合作走國際市場融資之路。具體辦法是通過中國增信的模式。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用普遍偏低,風險較正常國家大,在國際市場上融資成本也要高。但是,如果通過與中國的合作,使其增信,就會提高在國際市場的融資能力,降低融資成本。

  除此之外,還要推動我國商業銀行在沿線國家開設分行或子行,加強貨幣清算等基礎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要更好地服務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和經營活動,我國的商業銀行也必須同步跟進。尤其是在相對落後的國家,其銀行體系落後,結算效率低,貨幣匯率波動大,往往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不利於企業投資和經營。也要幫助沿線國家建立和發展直接、間接融資體系,搭建跨國證券交易所作為融資平臺。同時,適度推進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吸引區域內優質企業到我國進行股權和債券融資,在方便國內資本對外投資、增加對外資本供給的同時,也豐富海外人民幣的投資標的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並為後續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培育市場基礎。當然,還要開發出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種類,契合沿線國家的融資需求。考慮到沿線各國的社會經濟制度差異,我國作為『一帶一路』區域內的金融大國,應針對各國、尤其是那些貧困國家的社會文化特點和切實需求,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種類,提高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定制化、個性化程度。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一帶一路·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