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這是今年我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之一,具有重要的全局意義。為此,圍繞『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這一論壇主題,中國經濟時報精心策劃、組織系列報道,以充分闡釋『一帶一路』核心理念,總結建設的積極進展,全面反映會議盛況和國際社會積極評價,展現中國經濟新特點、新變化和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張。
值此高峰論壇倒計時之際,本報特推出『時報聚焦一帶一路』系列報道,以高端訪談、權威解讀、地方實踐、企業案例和大數據分析等多種形式,全景式、多視角深入報道『一帶一路』三年多來取得的豐碩成果,為高峰論壇鋪墊預熱。
時報聚焦一帶一路·智說
吳志峰:資金融通需要大開放理念和全球化視角

(資料圖片)
——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吳志峰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姜業慶
進行『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無論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還是經貿合作的不斷暢通,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融通。那麼,在資金融通方面,正遇到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未來該如何進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多年來一直專注於『一帶一路』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吳志峰。
巨量需求難掩諸多挑戰
『就「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需求來看,整體而言是需求量大、挑戰也多。』吳志峰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基礎設施落後,但由於經濟落後、宗教衝突、恐怖主義等原因而局勢動蕩、法律缺失推高了資金融通的風險,由此,不利於引入國外投資,而且會促使本國本已有限的資本外流。因此,中國與這些國家傳統的援助貸款、項目承建、商品貿易等雙邊模式極易受到政治動蕩的衝擊,並造成了巨大的融資缺口問題。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從2010年到2020年,僅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就高達8萬億美元。
除融資缺口巨大之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融資成本也相對較高。吳志峰指出,相較西方許多國家的在零利率左右的成本而言,沿線國家的融資成本普遍較高。有數據顯示,沿線31國中有24個國家實際利率高於中國,其中9個國家更是高於10%,信貸成本極高。除黎巴嫩和泰國外,22個國家的銀行信貸佔GDP比例顯著低於中國,信貸供給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除此以外,沿線國家股票交投不活躍,導致直接融資幾近缺失。沿線64國中,有33個國家股票交易額佔GDP比例低於10%,其中17個國家更是低於1%,股票投資極不活躍。二級市場的不活躍必然會導致一級市場直接融資功能的不足,企業無法通過便利的股權融資實現資本的快速擴張,制約了工業化進程,導致資本缺口矛盾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