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專家談】『一帶一路』建設的三點經驗
2017-04-24 14:44:52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凌勝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5月14-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這將是『一帶一路』建設三年多來首次舉辦的高規格多邊會議,也是今年中國主場外交的頭場重頭戲。『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一項重要倡議,涉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極具經濟、政治、文化等影響。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一帶一路』經歷由『中國倡議』到『國際共識』,從『中國理念』到『國際合作』,從『中國方案』到『全球共建』的飛躍性發展。回顧這三年多的歷程,可謂成就突出但來之不易,其經驗主要有三:

  一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一帶一路』,不斷推進『一帶一路』的戰略規劃與實施。2013年9-10月,習近平在對周邊國家的訪問中提出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這標志這『一帶一路』首次納入我國重大事項規劃序列。2014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專門研究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戰略資源籌劃有了大手筆。201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將『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並列為今後中國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三大戰略。2015年3月,中國政府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了『一帶一路』的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2016年3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一帶一路』成為其中專門一章,這標志著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被納入到了我國的長遠戰略規劃當中。

  二是注重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一帶一路』的國際共識與合作不斷增多。『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的不斷開展是靠中國與沿線各國一步一個腳印堅實走出來的。在中國的積極倡導下,『一帶一路』獲得了其他地區和國家的積極響應。從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印度的季風計劃、蒙古的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歐盟『容克計劃』等都在積極探索與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對接。如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了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

  三是重視倡議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加強戰略應對。基於戰略過程來看待『一帶一路』,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重視該倡議所面臨的長期性、綜合性、互動性和不確定性,循序漸進地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不斷實現。為此在戰略應對上需要做好三點:一是保持戰略克制,切忌好大喜功而犯『戰略冒進』錯誤。二是增強戰略定力,在瞬息萬變的戰略環境中能夠保證戰略方向的堅定不移。三是維持戰略耐心,為倡議持久開展做好准備。由於『一帶一路』的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異常復雜,這就使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需要加強戰略耐心的修煉,風物長宜放眼量,將『一帶一路』放在中國的長遠發展中去思考、運籌和執行。(凌勝利,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一帶一路·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