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探索互聯網治理法治化的中國方案
2017-04-20 15:40:34 來源:光明網  作者:吳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二、互聯網治理法治化的中國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我國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互聯網治理工作描繪了生動藍圖,也概括和指引了近年來互聯網治理法治化的實踐探索。具體而言,相關探索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互聯網管理體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實踐看,面對互聯網技術和應用飛速發展,現行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弊端,主要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為此,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為依據和開端,國家安全委員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等頂層設計相繼推出,互聯網事中、事後管理制度,網絡突發事件處置機制、網絡實名登記制等也得以建立和完善。這就從體制機制上為互聯網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堅實基礎。

  (二)互聯網法律體系建設。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互聯網法律體系建設較為滯後,相關立法存在多頭分散、層級較低、力度較弱、理念陳舊等問題。近年來,我國加快了相關立法進程,形成了集群性強、層級較高、保障有力和理念創新的互聯網法律規范體系,涵蓋互聯網基准、互聯網管理、網絡犯罪打擊和網絡經濟促進等互聯網治理領域。尤其是全國人大常委會2016年11月7日通過的《互聯網安全法》,構成了我國當前互聯網法律體系的主乾立法。

  (三)互聯網+法治政府建設。在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目標,以『互聯網+』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大有可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這些都是互聯網+法治政府建設的應有之義,也在近年來不斷落實。

  (四)依法發展網絡經濟。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網絡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創新發展和進化形態,也要遵循法治的邏輯,並受到法治的保障。貫徹落實發展網絡經濟的國家戰略,需要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纔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為此,中央先後出臺《『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政策文件,與《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等一起,為我國網絡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五)依法打擊網絡犯罪。現代社會是一個風險社會,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進一步放大了有關風險,並催生出新的犯罪形態。在我國刑法有關計算機犯罪既有規定的基礎上,2015年8月29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針對網絡犯罪做出了進一步細化:規定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行為的細則;規定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構成犯罪;關於網絡信息犯罪舉證難的,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這就為依法打擊不斷推陳出新的網絡犯罪提供了基本依據。

  (六)依法保障網絡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世界范圍看,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並日益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為了應對這一局面,除了出臺《網絡安全法》,還應積極實施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建立關鍵基礎設施信息安全保護法律制度;建立信息安全審查制度,出臺信息安全審查綜合性政策文件;加強政府管理的手段建設和安全監管;強化互聯網接入和新技術、新業務安全評估與監管等一系列治理舉措也在近年來逐步進行。

  (七)依法維護網絡主權。理想狀態的互聯網是沒有國界的,但互聯網治理法治化必須遵循網絡主權的原則。沒有網絡主權,就不可能有網絡空間真正的自由、秩序、發展和繁榮。用網絡主權建構法律制度,用法治框架落實網絡主權,是網絡主權發揮實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國一方面在國際上堅持國家主權對網絡空間的適用性,一方面在國內以分散治理為原則促進網絡共同治理,並注重在基礎設施、核心技術和創新人纔等方面加強維護網絡主權的支橕力量。

  (八)營造互聯網清朗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近年來,我國一方面堅決制止和打擊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行為,堅決管控網絡欺詐、網絡色情等言行,另一方面著力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將發揮互聯網監督作用作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的重要手段。

  (九)引導互聯網平臺治理。在『數字化生存』時代,互聯網平臺經濟大行其事,構成了互聯網生態鏈上的重要而關鍵的節點。互聯網平臺經濟以『平臺』為基礎,以『共享』為特質,以『微小』為動向。這樣的經濟生態要求互聯網空間治理充分借助和依靠互聯網平臺,積極引導和培育互聯網平臺治理模式。近年來,我國相繼出現的互聯網金融、網約車、網絡拍賣、共享單車等現象,都為互聯網平臺治理提供了可能性,也得到了相關主管部門不同程度的回應。

  (十)引領互聯網全球治理。網絡空間的開放性決定了互聯網治理的全球性,網絡主權的原則也不排斥互聯網全球治理協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以此為宗旨,中國廣泛參與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雙邊、多邊對話交流,並以『一帶一路』戰略為抓手,大力推進國際互聯互通和互信合作。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習近平419講話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