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探索互聯網治理法治化的中國方案
2017-04-20 15:40:34 來源:光明網  作者:吳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吳歡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互聯網治理必須依法進行,互聯網治理法治化勢在必行。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新發展理念指引下,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治理法治化進程日新月異,取得的成就也非常顯著,總結並闡發其中的治理意涵與法治意義很有必要。

   一、互聯網治理法治化的深刻意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事業發展迅速,阿裡巴巴等本土互聯網巨頭憑借中國龐大的市場體量和創新空間,已經可以與國外同行分庭抗禮並日漸趕超,互聯網新技術、新思維與新創造也已經日益深刻地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繼『互聯網+』成為時代熱詞並進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圍繞著『互聯網+』的國家戰略、行動計劃和治理舉措不斷推出,互聯網治理法治化被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成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推進抓手。

  所謂『互聯網治理法治化』,就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改革互聯網空間治理體制機制,提昇互聯網空間治理能力水平,讓互聯網治理始終保持在法治化運行軌道之內,並基於互聯網治理實踐不斷促進法治體系創新,最終實現互聯網空間治理的現代化與法治化協同推進。互聯網治理法治化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互聯網治理法治化是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保障。法治是發展的可靠保障。『十三五』規劃綱要作出了『發展網絡經濟,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不僅需要以強大的網絡基礎設施、關鍵的網絡核心技術和大量的網絡創新人纔作為穩固支橕,更需要以法治化的治理體系作為堅實保障。

  其次,互聯網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國重在全面。當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性理念、結構、元素和技術成為國家戰略行動和主流生活方式時,法治運行的時空范圍和方式方法必然迎來革命性的轉變。互聯網空間當然不是法外之地,互聯網空間的治理創新也必須以法治為基本原則與限度。

  第三,互聯網治理法治化是現代國家治理的應有之義。現代治理異於傳統管理。現代國家治理具有主體多元化、結構扁平化、軟硬法共治和自主自治化等特征,這些都與互聯網空間的生態環境與行為邏輯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互聯網空間既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發生場域,也是後者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最後,互聯網治理法治化是全球治理重構的關鍵環節。全球治理體系正在轉型。冷戰的結束吹響了近代國際治理秩序的終結號角,幾乎與之同時產生的互聯網作為一種變革性的力量,具有超越時空邊界的影響力。繼海權、陸權與空權之後,互聯網主權必然在全球治理秩序重構中扮演重要角色,成為國際角力的關鍵點。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習近平419講話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