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院落
換3輛車轉悠1小時長耳鴞、雀鷹深藏院內
年輕女子將大量鳥買走後,穿西裝的鳥販子主動攀談起來,他自稱姓肖。『我是最早一批乾這個的,都有固定客戶,主要就是放生的,一般一買就幾千塊錢的。』他說,除了常見的斑鳩、麻雀等小鳥外,貓頭鷹、隼、雕等也能弄得到。
『這些都不在集上賣,要的話得去家裡看。』肖說,他家正好有一只大貓頭鷹要『出手』,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家裡看,不過要過一會,等集散了。
又過了近1個小時,肖上了一輛破舊的面包車,揮手示意記者跟上他的車。面包車一路向西行駛,車輛轉彎進村,在村裡狹小的道路上不斷轉彎。約半個小時後,到達黃河浮橋邊。肖要求記者把車停在路邊一處院落裡,之後讓記者上了他的面包車。『往前不好走了,怕你跟不上,在車上手機咱就先別用了,乾這行都知道。』之後他開車過了浮橋,到達德州境內,在村莊內轉了10多分鍾後,他表示要換其『表弟』的車去家裡。
記者與肖一同換乘了另一輛面包車,發現這輛車窗玻璃膜顏色很深,很難看清外面。面包車在鄉間小道上穿行,20多分鍾後在一處四合院前停下了車。
面包車駛進院裡,院子東南角的大編織袋上堆放著二三十厘米高的鳥羽,旁邊放著刀和木棍,地上還有不少血跡。院子南側一間平房的窗戶用鐵絲網固定,房間內有四五只鳥在飛。走進這間平房,裡面放著十幾個大鳥籠,其中一個鳥籠裡有十幾只斑鳩。
肖從裡屋拿出一只紮著口的編織袋,袋子裡一跳一跳的,『這個「夜貓子」(貓頭鷹)得半米多,很大,前幾天用網抓到的。』透過編織袋的通氣孔可以看到,黃褐色的貓頭鷹體型較大,一雙玻璃球般的大眼睛滴溜溜轉。
暴利的生意鏈斑鳩、麻雀批量發貨幾十元買鷹可賣上千元
『現在打擊得越來越厲害,這行也不好乾啊。』肖說,他這裡的鳥都是從村裡一只只收上來的,算是一手貨源,價格很便宜,轉手往外賣利潤更高。『斑鳩、麻雀都是批量走的,最遠發到廣州,鷹一般幾十元買進,幾百就賣了,找到好買家能賣上千。』
他介紹,他的銷售渠道主要有4種:一是賣給放生者,這也是其『出貨』量最大的渠道,他跟幾個放生組織都有固定合作關系,『他們都不挑,一般只要是活著的都要,價錢也好說』。二是發往南方,『主要是斑鳩、麻雀,都是成批量的,一般一發就是上百只,1只麻雀的利潤1塊錢左右,1只斑鳩5塊錢左右。還有一些是扒好凍起來的,利潤低一些。』他說,家裡那堆羽毛就是他前幾天剛扒好的麻雀留下的,麻雀已經發到廣州了。三是一些餐館飯店,『主要也是斑鳩、麻雀、野雞,不過現在要的越來越少了。』四是一些玩家,主要是玩鷹的人,『賣給這些人的都是一些猛禽,都比較貴。』
肖介紹,販鳥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像他這樣的屬於『一級供應商』,貨源和銷售渠道自己都掌握,單體利潤相對較低,主要是走量。很多鳥販子都是『二道販子』,小鳥販子收上來倒給大鳥販子,有時候能倒四五手,中間層層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