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無現金時代:男子搶劫3便利店共搶2000元 不夠成本
2017-04-18 14:47: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漫畫:勾?

  原標題:『無現金社會』的喜與懮前不久,有兩名男子從外地來到杭州搶劫,搶了三家便利店。但由於現在消費者多采用無現金支付,所以便利店裡現金很少,兩名男子一共纔搶到兩千餘元,算上路費和工具費,竟然『虧本』了。

  這則頗有喜感的新聞,實際上是『無現金社會』——這個社會發展重大議題的現實表象之一。隨著移動支付在中國的迅速崛起,現金在生活中日益式微。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70%的網友認為現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還有預測認為,五年後,中國將進入無現金社會;十年後,中國所有城市都將成為信用城市。

  無現金社會也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熱議的話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就有多位代表委員指出,無現金化能夠為人們生活帶來各種便捷,對推動新經濟發展也有巨大潛力,因此呼吁從國家層面重視並推動無現金社會建設。

  用數字貨幣取代紙質貨幣的『無現金社會』,已然離我們越來越近。但能否惠及更多社會群體,避免各種支付和泄密風險,實現『用上去無懮』,還需要在現實操作中提前考量。第43期議事廳,新華每日電訊邀請新華社記者及業內人士撰文,嘗試解析『無現金社會』的喜與懮,厘清其有效的成長路徑。

  『無現金』的杭州,智慧政府正在形成

  阿新和阿旺,一對表兄弟,年紀二十出頭,嫌打工賺錢辛苦,心生邪念來杭州搶劫,在某個凌晨出手,卻不料連續搶劫三家便利店只搶了兩千餘元,最後一家店裡更是只有幾十元零錢……算上路費和工具費,這對表兄弟竟『虧本』了,被抓獲後,他倆郁悶地說:杭州怎麼沒現金啊?

  這不是段子,而是發生在今年3月底的一則真實新聞。

  杭州,一座不用帶現金就能出門的城市,已經成為中國甚至全世界最大的移動支付之城。研究顯示,在全國337個城市中,杭州的移動支付無論從普及率、覆蓋廣度、服務深度等方面都超過北上廣深,排名全國第一。現在,作為移動支付巨頭支付寶的『家鄉』,杭州被寄予了更高的目標——無現金城市。

  這背後,絕不是簡單的技術昇級,而是整個城市的『脫胎換骨』和政務的銳意變革。

  隨著浙江對行政事務『最多跑一次』要求的提出,不僅僅是商家要做到無現金交易,公共支付也正在向無現金化靠攏。早在2014年,浙江就率先開始建立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平臺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整合了線上線下各類支付渠道,應用范圍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

  交通違法繳款、學費、考試費、停車費、社保費……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關單位繳款的收費項目,如今通過手機或電腦就可以輕松繳費,這就是『指尖上的公共服務』給市民帶來的改變——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截至今年3月底,社會公眾已通過浙江公共支付平臺辦理公共款項繳納業務約1500萬筆、繳納資金達45億元。據悉,在不久的將來,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都會納入這一統一的公共支付平臺。同時,醫院等行政事業單位也開始支持移動掛號和支付,幫助患者大大縮短排隊時間,提昇就醫體驗。近日,嘉興成為浙江省內第一個可以使用醫保移動支付的城市。

  在這個不斷演進的過程中,整個社會和政務都在變得更互聯網化、更便捷,智慧城市開始落地生根,信用社會正在崛起,在網上衍生出了社會生活生態圈,全天候在線的智慧政府正在形成。

  杭州有望打造無現金城市,固然有支付寶『家鄉』的先發優勢,但更大的底氣還在於,杭州乃至浙江全省提出的一系列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從『四張清單一張網』到『最多跑一次』,都是實實在在從公眾需要出發,關注『痛點』和『癢點』,是政府有『互聯網思維』的體現。

  有人將其總結為,無現金化既是支付規則的重新制定,也是辦事規則的重新制定;是市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同時也是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轉變;是城市文明的蛻變,同時也是社會治理模式的變革。

  如今,無現金化儼然已經成為商業發展的新趨勢,並慢慢滲透到中國的各個城市和角落。近日,央行相關報告顯示,2016年銀行卡發卡量、存款、轉賬等各項服務均高速增長,但取現業務卻出現了下降。與此同時,POS機增長創五年最低,尤其是2016年第四季度,POS機數量甚至出現負增長。

  然而,在無現金城市的推進中,無現金場景仍未全面覆蓋,『互聯網+政務』在東、西部的滲透度和普及度參差不齊,從移動支付的普及,到無現金社會的來到,其間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而這個距離不是一個地方政府或者一兩家企業可以快速拉近的,需要從更高的層面來搭建上層建築,而且要特別關注那些『跟不上』的群體,也需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