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世界因互聯網而精彩,生活因互聯網而豐富。『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促進網信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4·19講話』一周年之際,學習路上欄目推出系列專家特稿,為您解讀我國網絡治理的核心理念和互聯網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西方學界用『後真相、後西方、後秩序』來概括剛剛過去的2016年世界發展大勢。在『黑天鵝』頻出的變革時代,互聯網及其社交媒體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在世界風雲變幻的當下,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前發表的『4·19講話』,能夠深切體會到,他對於互聯網和人類社會發展大勢的總體把握是具有高度前瞻性和戰略性的。
網信事業應對機遇和挑戰:習總書記講話體現中國智慧和全球視野
作為全球互聯網治理領域權力轉移的標志性事件,2016年10月1日,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決定正式將互聯網域名管理權完全移交給非營利組織『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這一舉動宣告美國政府結束了對『域名』這一互聯網核心資源長達近20年的壟斷,也標志著互聯網全球治理從美國的『單極主導』向多邊合作的道路邁進。信息傳播模式的徹底改變和社交媒體平臺上假新聞的泛濫成災,不僅改寫了歐美國家政治社會制度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和游戲規則,也從根本上動搖了西方文明的價值基礎和社會共識,從而導致了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邁向終結。
習總書記的『4·19講話』,與2016年10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上的視頻講話一脈相承,充分體現了中國在網絡空間所承擔的全球責任和『大國擔當』,因而成為構建全球傳播新秩序、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創新方面的重要文獻,引發了國內外學術界和輿論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習總書記關於互聯網技術的『雙刃劍』效應、安全與信息化的『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關系以及『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戰略構想的精闢闡述,對於我們在這個『秩序重構』『價值重建』的歷史節點上充分認識互聯網對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具有特別重大的啟示意義。
在這些講話中,習總書記重申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一道『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尤其是突出了把『堅持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和『堅持網絡主權理念』作為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建設的根本原則,這一兼具『中國智慧』和『全球視野』的思想,既主動承襲了構建全球信息傳播新秩序的歷史宿諾,又積極回應了當下地緣政治經濟走勢劇烈波動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在實踐層面,中國也積極借助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等新型國際合作機制,將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主張付諸實施。 2016年G20杭州峰會,不僅是中國近年來『主場外交』的重大成果,也是重構『後西方』時代世界秩序的裡程碑事件。實際上,G20峰會機制自建立以來,一直將推動互聯網領域的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傳播新秩序作為其重要議題之一。
在互聯網領域,G20的成員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G20國家的平均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9%;網民數量佔據了全球網民的70%;全球市值排名前20位的互聯網企業全部來自G20成員國。這意味著G20框架下的全球治理,涵蓋了絕大多數互聯網用戶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並將現實世界中具有的影響力延續到了網絡空間,這為G20框架下推進互聯網全球治理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