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政務服務』,積極有效地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
2012年,張玉榮到西藏基層調研時,曾想通過加當地一個乾部的微信,了解他平時關注的信息。但當時,這個乾部還並沒有微信。到2016年,張玉榮再次見到這個乾部時,微信早已經成為他和老百姓溝通,了解百姓所思所想的重要通道了。
隨著互聯網應用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即使是西藏特別偏遠的鄉、縣,很多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張玉榮表示,雖然西藏的互聯網傳播面臨起點低、專業人員缺乏、互聯網觀念有待更新等問題,但是百姓參與熱情特別高。『我在吉隆的村子調研時,那裡的村長說,現在的微信真是特別方便。以前通知事情必須挨家挨戶去敲門,扯著嗓門去喊,現在建立一個微信群,所有政府的信息、會議通告馬上就能通知到每個人。』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張玉榮說,習總書記指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乾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乾部要真切地了解百姓現實生活形態,從互聯網信息來了解也是一種重要途徑,要懷著寬容的心態去了解,放平身子去傾聽。』
『互聯網+農牧業』,促進農牧民收入,傳播西藏新形象
張玉榮說,以前如果你想買一些蟲草、人參果必須要到當地纔行,『互聯網+農牧業』有效地促進農牧產品交換,是農牧民增收創收的好途徑。『不僅突破了地域限制,也匯集了全世界買家的注意力。通過這種方式去告訴世界,西藏不僅不是窮山惡水,相反,它有豐富的資源,這是西藏的另外一種形象傳播。』
『互聯網+旅游』,互聯網應用滲透百姓生活
張玉榮自然而然地談到了西藏的旅游業。『西藏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所以「互聯網+旅游」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對旅游資源的宣傳,通過互聯網來整合鄉村資源、推動自主創新、完善基礎建設和服務等方面,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迅速滲透。
張玉榮說:『2010年我去西藏林芝魯朗縣做調研,當地的家庭旅館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因為有關政府部門認識不夠,切斷了部分光纖,老百姓紛紛表示應該接通。因為不光是游客需要上網,更重要的是他們也需要通過網絡來傳播當地的旅游資源和自家旅館。』
在2016年網信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引用古語『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並說『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張玉榮認為,現在西藏的網信事業整體來看非常好,希望在共享『互聯網+』新生活的同時,能加大西藏等地專業領域的培訓,跟上社會發展的大步伐,調整話語形態、傳播方式、溝通妥帖等途徑,讓西藏人民『獲利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