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中央車站內,旅客從『安邦線』輕軌列車中走出。該列車由中國中車旗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生產,部分列車在馬來西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組裝調試。本報記者俞懿春攝
開欄的話
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成為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途徑,各方積極參與推進的重要事業,為增進各國民眾福祉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本報推出『「一帶一路」·互利互惠』欄目,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互利互惠成果。
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東南亞時倡議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時光荏苒,3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一呼而應者眾,得到東盟國家的高度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收獲豐碩果實,給當地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中國企業建立健全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提供了機遇。
中企投資設廠讓原本以種植水果和橡膠為生的當地村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
從2014年10月在泰中羅勇工業園啟動打樁,到2015年5月第一條半鋼子午線輪胎成功下線,再到次月中策橡膠(泰國)有限公司(簡稱『中策泰國』)正式開業,泰國豐富的天然橡膠資源,與中國中策橡膠集團的成熟管理經驗和先進生產技術合作相得益彰。如今,中策橡膠集團的首家海外工廠在泰國經營得風生水起,成為泰中羅勇工業園區內佔地面積最大、投資力度最大、生產規模最大的輪胎制造企業。
距離中策泰國工廠所在地不過數百米處,坐落著羅勇府普洛瓦當縣馬楊彭村,中國企業投資設廠讓原本以種植水果和橡膠為生的村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馬楊彭村村長猜亞告訴本報記者:『我和村民們都非常高興。中策橡膠在這裡建廠帶動了我們村經濟的發展,為村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跟著中策橡膠一起進來的相關行業企業,也給村子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據中策泰國總經理陳華介紹,中策橡膠落戶泰國引發聯動效應,塑料隔離膜、白炭黑、鋼絲簾線、模具加工、氧化鋅、工業油等10餘家產業鏈企業相繼赴泰投資建廠。
中策橡膠的泰國故事,只是『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東盟合作注入新活力的范例之一。在國際產能、互聯互通和產業園建設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互利合作不斷取得重大進展。
2017年1月5日,上海寶冶集團承建的馬中關丹產業園350萬噸鋼鐵項目煉鋼及連鑄工程煉鋼主廠房開挖,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是馬中關丹產業園的首個入園項目,不僅將打造出東南亞第一條H型鋼生產線,而且還是馬來西亞政府加快現代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安排。
2016年12月25日,中老鐵路全線開工儀式在老撾北部琅勃拉邦舉行。中老鐵路項目對發展老撾社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擴大和提昇中老兩國在經濟、貿易、投資、旅游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增強中國—東盟自貿區內的經濟聯系。
2016年6月7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西港特區)慶祝百家企業入園,標志著西港特區建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在這一基礎上,西港特區計劃再用3年時間,實現累計引入200家企業、全區年產值超過30億美元的目標。
2016年5月12日,中國和緬甸合資投建的仰光達蓋達天然氣聯合循環電廠一期工程舉行奠基儀式。預計這一工程建成後,年最低發電量達7.2億千瓦時,可緩解仰光地區用電緊缺狀況。
去年以來,中國和新加坡合作的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本報記者從中國商務部了解到,目前10個東盟國家中有7個擁有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泰中羅勇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總裁徐根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通過境外經貿合作區引導中國制造業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有利於促進文化融合,發揮民間外交的作用。制造業能為當地創造就業,增加稅收,拉動經濟增長,有助於提昇中國企業形象,真正實現與所在國的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