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城市,調控政策140餘次,封堵投資客炒房。
去年九月底以來刮起的一輪樓市調控風暴,仍在繼續。

國是直通車儲倩制圖
據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統計,自2016年『930』政策以來,全國已有45個以上城市出臺了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140餘次,封堵投資客炒房。
除限購、限貸等過去常用的調控手段外,更多全新的調控方式也開始被各地采用,比如『認房又認貸』、『限商住』、『限售』……
據統計,目前已有包括廈門、福州、青島、杭州、廣州、珠海、惠州、揚州、常州、長樂等在內的10餘個城市使用這種『限售』措施。
張大偉指出,這是中國首次啟動『買房後一定年限方可出售』的購房限制政策。
在密集調控中,『國是直通車』整理了幾個人的買房故事,來看看房產新政後,人間有多少悲歡。
老李:調控舒緩緊張情緒
已經退休的老李最近經歷了搶房無果的無奈。
3月初,他在揚州西區一家售樓處登記,銷售員讓他放心,88平方米的小戶型之前並不搶手,應該能夠買到。
結果兩天後的一個夜裡,這家樓盤突然宣布開盤,1萬元/平方米的房源在半小時內一售而空,老李卻沒有接到銷售的電話。
揚州近期房價『陡漲』源於近期地價節節上攀,尤其是3月初拍出了8000多元/平方米樓面價的地王,讓市場漲價預期更加強烈。
4月11日,揚州樓市調控靴子落地,在市區范圍內,戶籍居民家庭擁有第二套住房及以上、非市區范圍內戶籍居民家庭擁有第一套住房及以上的,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或《不動產權證書》未滿2年的,不得上市交易。
此次『揚州版』調控將新房、二手房全面納入『限賣』范疇,堪稱目前國內樓市『限賣』調控『系列』中聲色最為嚴厲的一個。
『調控政策是在預料之中。』在揚州做老師的馮先生說,『其實春節前,揚州市區還有不少萬元以下的樓盤,但現在西區基本上無房可賣,那些零星有房的價格都在14000元/平方米以上。』
設置已購商品住房轉讓年限,被視為『斬斷樓市流動性』的狠招。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梅興保曾經倡導過建立這種遏制炒房的『T+N』年交易制度。這種方式類似於股票的實施T+1制度,防止當天買賣炒作,梅興保認為,房子正常交易後規定購房者在幾年後纔能進行第二次交易,可以極大遏制房地產炒作。
『對我們剛需而言,調控是一個好消息,至少讓大家緊張的情緒有個舒緩。』搶房無果的老李表示。
小李:被『城市圈』封堵
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一出,房產投資客聞風而動。
在北京工作的小李手頭有一些閑置資金,她先是關注雄安,發現雄安無房可買之後,又盯上了位於新區東北方向的霸州。
她的邏輯是,霸州緊鄰新區,1萬元/平方米的房價雖然不算低,但買個兩居室總價尚可接受。
但記者查詢網上成交記錄發現,在2016年以前,霸州房價在5000元/平方米以內的水平,2016年大漲。而在新區宣布之後的幾天內,一些房源報價直奔1.5萬元/平方米。
然而,小李蠢蠢欲動的投機火苗,很快被政策澆滅。
繼新區三縣凍結全部房產過戶,隨後的五天內,霸州、文安、任丘、定興、保定市徐水區、清苑區、滿城區、高陽縣等紛紛出臺樓市調控政策。最終,雄安新區周邊10個城(區)形成了新的限購帶,圍堵投機者。
劉女士:被『認房又認貸』擠出
在北京工作的劉女士,計劃和一位單身好友集資,以劉女士的名義購房,目的是保值。
本金240萬元,借款60萬元,貸款300萬元,購買一套總價600萬元的學區房,不為孩子上學,只為保值。
這是劉女士之前的計劃。
3月14日,劉女士簽訂了買賣合同,這套售價600萬元的房屋,在兩周之前僅有550萬元。劉女士認為,學區房的昇值幅度會覆蓋掉這50萬元的漲價,最終決定購房。
簽合同後3天,北京出臺調控政策,認房又認貸。但因劉女士幾年前在天津貸款購買了一套房,所以劉女士從首套變二套。
資金結構就變成了本金240萬元,借款180萬元,貸款180萬元。
如果急需購房,這部分借款需要先讓周邊朋友通過信用貸借到,然後再通過把她現有天津的房產抵押貸款,換掉信用貸。
但是綜合盤算之下,多餘借款支付的利息高達50萬元。
劉女士覺得自己無力承擔,最終放棄購房,和賣方協商解除合同。
『在這一輪限購中,較先被擠出的是那些高杠杆投資者。』易居研究院智庫核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