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近期強對流天氣特點與預警防范
2017-04-14 20:29:1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海韻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記者:強對流天氣通常出現在一年中哪些季節?強對流天氣有什麼特點?

  張濤:強對流天氣需要上冷下暖的條件,春夏之交發生概率最大,從南往北,華南3-4月份,江南4-5月份,華北5-7月份高發。暴雨強對流在盛夏高發,秋季發生的概率比春天低,而冬季發生的概率極低。

  強對流天氣最主要的特點是時空尺度小,突發性強,也就是來得快、去得快。另外就是局地性強,具體地點可預報性比較差。還有一點是條件敏感性比較強,需要多個條件剛好密切配合,纔會出現很強的強對流天氣。如果某一個條件差一點,就不會發生像貴陽冰雹那樣的事件。這也增加了我們預報的難度。

  記者:強對流天氣出現之前,有哪些征兆?強對流天氣預報的難點在哪兒?

  張濤:按不同時間考慮,提前一兩天,天空是晴空萬裡的,這樣有利於太陽輻射給地面加溫。時間靠近一點,在強對流天氣發生的幾個小時前,人通常會感覺到悶熱,這也就是說在高溫悶熱『桑拿天』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強對流天氣,這個過程實際就是不穩定的能量和水汽在積聚。時間臨近時,你會發現天空風起雲湧,有一些積雲,就是像棉花那樣一朵一朵的雲,生成得比較大的,就容易出現強對流天氣。再往近來說,可能遠處已經出現強對流天氣了,如果聽到遠雷逐漸逼近,天昏地暗(專業上稱為『黑晝』),風向急轉、風力陡昇,那就是一場雷雨冰雹離你不遠了,也就是幾分鍾後就會發生。

  強對流天氣預報難點的根本原因來源於天氣系統的尺度小。通常,寒潮、臺風等過程生命史長,持續幾天或一周甚至更長,而一個雷暴,生命史只有幾十分鍾。而從空間來說,冷空氣對應的是地面龐大的冷高壓,橫跨幾千上萬公裡,而一個雷暴的尺度可能就幾十公裡。對於越大越慢的系統,可預報性比較高,因為我們大氣模擬可以把這些天氣過程模擬出來。而對於小的天氣系統來說,模擬起來更難一些,一些小因子也不能去掉。還有一個原因是強對流天氣系統變化快、局地性強,造成預報上的挑戰。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