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深情道出這番話。四年過去了, 『脫貧致富從根兒上把教育抓好』,不讓貧困地區『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仍然是習近平心頭的一件大事。
由於歷史原因和自然條件的限制,西藏教育發展長期滯後於內地,這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和平解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西藏教育發展,制定並實施了多項『教育援藏』政策,對縮小西藏教育水平與全國教育水平的差距,改善西藏辦學條件,提高人口素質,促進西藏經濟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等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5年12月21日,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四部委聯合印發了《『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工作正式拉開帷幕。那麼,『組團』怎麼『組』?『教育人纔援藏』怎麼『援』?《方案》發布以來,實施情況又如何?
中國西藏網記者在走訪國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後,把『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的相關情況歸納為『五大亮點』。
亮點一:中央領導高度重視
習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總書記指出,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點加強以數理化學科為主的內地教師進藏支教。俞正聲在總結講話中也做出明確要求。中央文件明確要求『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由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發改委、統戰部等部委聯合提出,中組部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和支持。
亮點二:變『分散幫扶』為『集中力量』整體援建
我國的對口援藏工作已經實施了20年,在以往的教育人纔援藏實施過程中,教師選派由受援地市與承擔對口支援的18個省市協商決定,經受援地市分配給有需求的學校,並且以短期幫扶為主。而『組團式』教育援藏改變了過去短期幫扶的形式,以3年為一周期,將分散式的支援變為集中力量援建一批示范性中小學。
教育援藏工作由教育部統籌落實,相關負責同志不僅多次開會研究,也實地到西藏的拉薩、林芝、山南等地考察調研並看望了援藏教師,同教師們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把握整個項目實施的關鍵細節。

△光榮的援藏教師
據民族教育司司長毛力提?滿蘇爾介紹,『從組織方式來說,每10—50名教師組成一個團隊,集中支援一所對口中小學,使其得到一個整體的提昇;從團隊組成看,一類是專任教師,一類是管理人員,主要任務就是提昇受援學校的管理、教學、教研;從年級段的組成來講,小學、初中、高中都有;從科目的組成來看,『數理化』教師佔比達68%,從教師資質來講,要求政治上可靠、業務上精良、作風上過硬,事業心、責任感要強,經驗豐富、中級以上職稱,同時『對受援學校也要帶著一種欣賞的眼光』。
『如果從這些老師發揮的作用來講,我們首先抓住自治區最急需支援的20所學校,內地教師到西藏去,將當地教師置換出一部分向縣、鄉一級輻射,同時置換出一部分到內地來,這樣實現交往、交流、聯系感情、凝聚人心,對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都有長遠的意義。』民族教育司副司長何光彩這樣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