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橫生,市場監管亟待加強
據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些不法企業以名醫講座、買一贈一、免費抽獎的形式,對老年人進行虛假宣傳,以高出保健品本身價值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違法銷售保健品。
近年來,重慶藥監部門對打著『健康講座』幌子賣假劣保健食品的『會議營銷』,號稱某些保健食品『能預防疾病』的虛假宣傳進行了嚴厲打擊,禁止商家組織老人座談開會,以免費體檢送禮等方式銷售保健產品。同時,開展保健食品銷售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對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銷售保健品行為進行了嚴厲查處。
國家藥監總局逐漸完善保健食品監管法律法規體系,2015年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規定,將保健食品納入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管理,明確了原料管理、功能聲稱管理、標識和廣告審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重慶食藥監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進行預防、治療疾病的宣傳。『不管普通食品還是保健食品,只要宣傳預防治療疾病作用,那就是違法的。特別提醒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保健食品,索要正規的銷售憑證,切忌通過非法的傳銷和會議銷售等途徑購買,購買時一定認准保健食品標志「小藍帽」。』
業內專家認為,應該參照網購食品7天無條件退貨,對於利用老年人心理弱點進行的營銷,出臺『後悔權』相關法規,給消費者留出冷靜期,最大程度地挽回老年人非理性消費帶來的損失,避免出現更嚴重的後果。
健康有序發展,市場潛力無限
保健食品是我國食品行業的重要支柱之一,已列入『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有2600多家,從業人員600多萬人,產值超過3000億元。
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同時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們難以足量攝取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健康食品在老年人中的滲透率將繼續提高,並且將有越來越多中、青年人開始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品,他們的消費習慣將呈現重復性、剛性化的特點。一份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鈣制劑、蛋白粉的購買者主要是36~45歲的中年人。他們除購買自用保健品外,還要負責家中老人、兒童的需求。
重慶鑫斛運營總監肖先生稱,重慶許多藥店的保健品銷售都保持了增長的勢頭,這固然與相關管理部門允許使用醫保卡在零售藥店刷卡購買保健品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近年來消費者養生觀念的不斷增強。
據中國保健協會預測,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的市場規模未來10年內將以10%的年均增速增長,有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膳食補充劑市場。巨大的市場呼喚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記者 李國 黃仕強 實習生 葉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