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維權難 投訴多 老年保健品市場亂象暴露監管困局
2017-04-11 10:00: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傅曉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專家建議監管部門加大保健食品行業抽檢與處罰力度

  陳正林離世近兩周後,在當地派出所的調解下,陳力和丈夫最終與向尚健康實業有限公司協商解決了賠償事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當地工商局、公安局等職能部門和監管部門已介入並展開調查,但尚無證據顯示此次事件屬於保健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而浙江嘉興老人管英東離世後,其家屬僅收到保健品公司的1萬元醫療費。經保險公司鑒定,因老人死於腦溢血,不屬意外傷害險種范疇,無法得到保險公司的理賠。

  在我國近年來發生的老年人因保健品營銷受害事件中,取證成為消費者維權的障礙。一邊是維權難,另一邊,近兩年來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投訴仍在成倍地增長。

  中國消費者協會年初發布的統計顯示,2016年僅消協所受理有關『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的投訴共8749起,較2015年增長188%,其中投訴保健食品『質量』和『虛假宣傳』的最多,針對『質量』和『價格』的投訴較2015年增長最明顯。

  2015年10月正式實行的新食品安全法對保健食品的注冊、備案、經營以及監管作了更為嚴格的規定。據國家食藥監總局今年年初發布的抽檢數據,從2014年至2016年,包括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在內的9類食品抽檢合格率逐年昇高,其中2016年保健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8.1%。然而社會上依然不斷有不法商販通過灰色渠道生產、銷售保健食品,擾亂市場。

  如何纔能進一步治理保健食品市場,走出監管困局?相關部門與專家從普及知識、企業自律、部門監管、完善診療環境等方面給出了建議。

  『保健食品不能亂吃,每個人身體條件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癥狀,具體治療也因人而異,有病須去正規醫院接受診療。』中藥專家翟勝利介紹,在我國養生理論中有『藥食同源』的說法,許多國家也將保健食品定位為膳食補充劑,這容易讓消費者對保健食品和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藥品產生混淆,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借此虛假宣傳,誤導公眾消費,敗壞保健食品行業形象。因此,『在老年人活動場所普及保健食品和科學養生的知識,很有必要』。

  從規范保健食品行業的角度看,翟勝利表示,『處方來源、產品構成和制造工藝是決定產品優劣的關鍵』,應從源頭嚴控產品生產,在配方、加工等環節嚴格把關。

  營養師鄭育龍強調加強行業自律的重要性,國家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等行業管理機構應當展開內部監督。鄭育龍還建議:『食藥監局、工商部門等應該從標簽、宣傳、銷售等環節進行抽檢,對違規經營者予以曝光,建立「黑名單」,加大懲罰力度,讓不良商家不敢造假。』

  『「會銷」「買產品送旅游」等銷售中出現的虛假誇大宣傳、未在許可地址銷售等違法行為是食藥監管部門打擊的重點。』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妝品注冊和監管處工作人員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坦言,在監管工作中也會遇到『會銷』場所隱蔽、場所轉移快,『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情況,食藥監各級部門堅持通過媒體、社區課堂等多種形式宣傳保健食品定義和消費警示,這也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中消協專家委員會專家任興洲看來,集中查處打擊固然必要,但消費者保護工作的重點應更著眼於長效機制的建設,如加強立法、完善監管部門的誠信檔案機制等,通過多方合作、社會聯防協同共治。

  日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了解到,針對食品產品、生產經營、宣傳信息等欺詐行為制定的《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已向社會征求完意見,即將發布。依照這一規定,今後,以網絡、電話、電視、廣播、講座、會議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將被視為食品宣傳欺詐,生產經營企業和相關責任人都將依規受到嚴懲。

  此外,也有不少專家提出,老年人對養生的訴求和頻遭保健食品市場亂象侵害這一對矛盾,側面反映出基層醫療設施建設有待完善的現狀。隨著醫改的推進,網上掛號、在線預約等新科技便利了年輕人,但老年人『看病難』問題依舊存在。翟勝利期待,醫院可以針對老年人群體簡化門診流程,或在社區推廣『家庭醫生』,以此強化民眾通過正規渠道問診的意識,解決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

  (應采訪對象要求,閆小雨、吳瓊、程羽航為化名)(記者 傅曉羚)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