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花費因人而異、總體平衡
醫改實施後,就醫是否會比從前更便宜?這是許多人最關心的一個實質性問題。醫務人員給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總體平衡。這涉及本次醫改的第二項重點改革任務:規范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實施有昇有降的調整。
這次醫改首批選擇了435個醫療服務項目進行了價格調整,基本的規則是『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項目價格,提高中醫、護理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和技術難度高、執業風險大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
以記者看到的一組數據為例:頭部CT從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從850元降低到400元至600元;普通床位費從28元昇至50元,闌尾切除術從234元昇至560元,針灸從4元昇至26元。而因為每個人的就診需求不同,『是否更便宜』也因人而異。比如,對藥物依賴性較強的患者,其就醫花費會有下降;而對醫療服務依賴性較強的患者,其花費則有可能上昇。
但是,據介紹,此次北京醫改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經過反復論證,共有1200人次的臨床各領域專家參與了歷時4年的研究論證工作。根據測算,調整後患者的診療費用總體負擔水平沒有增加。
陽光采購推動分級診療
本次醫改的第三項重點改革任務是實施藥品陽光采購。在政府搭建的藥品陽光采購平臺上,動態聯動全國省級常用藥品最低價格,引導北京市同類藥品價格處於全國較低水平。專業人士認為,在降低藥品價格之外,陽光采購還能對分級診療起到推動作用。
據了解,陽光采購堅持以基層為重點,擴充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目錄品種,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采購目錄的上下一致,這能夠方便患者就醫取藥,為分級診療制度提供更紮實的基礎。例如,用於降低血糖的藥品『格華止』原來不能在基層醫療機構銷售,陽光采購後患者可在基層機構就醫取藥。
專家認為,此次醫藥分開改革,基層醫療機構與大醫院在可采購品種上實現了統一,社區醫院能夠采購到大醫院的所有藥品,此舉將推動患者前往社區醫院就醫。
但是,根據統計,目前北京三級醫院藥品配備數量平均在800種左右,二級醫院藥品配備數量平均為600種左右,社區醫院則一般在300種左右,因而社區醫院有可能不會將全部藥品配備齊全。為方便患者,北京已要求在醫聯體范圍內的慢病藥品目錄盡可能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