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西藏自治區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巴魯制作箭頭 一乾就是十幾年
2017-04-07 20:00:41 來源: 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商報  作者:韓海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畢秀

  退休教師結緣畢秀技藝

  據了解,作為林芝的特色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布響箭於2007年被列入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林芝市巴宜區的米瑞鄉,也因響箭入選『中國文化藝術之鄉』。響箭把休閑娛樂、文化藝術、體育健身結合在一起,至今盛行不衰,並被列為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之一。

  在林芝市工布響箭協會主席索朗次仁的推薦下,記者聯系到了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米林工布畢秀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巴魯(畢秀即響箭的箭頭)。巴魯曾是一名教師,退休之後開了一間出售弓箭和畢秀的店,同時,作為非遺傳承人,巴魯還擔任著收徒傳藝的任務。在米林工布畢秀傳習所,巴魯負責傳授技藝。

  說起與畢秀的淵源,巴魯說,上個世紀80年代,他發現身邊有人在玩畢秀。『咻、咻』的響聲讓他對畢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真正與畢秀結緣,還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有個親戚知道我所在的地方有人玩畢秀,他讓我幫忙要一對。我就去找,別說要了,拿著錢都買不到,我纔明白它的稀缺。』巴魯說。

  199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巴魯遇到了一位可以教他制作畢秀的人。對方見巴魯誠心學,就答應教他。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之後,巴魯掌握了畢秀制作技藝。從此,巴魯與畢秀工藝結下不解之緣,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

  畢秀

  為傳承文化擔起更多責任

  巴魯介紹,他制作畢秀的原料多采用米林當地產的硬雜木,比如桑木、核桃木等。制作畢秀需要用刀將木頭加工成長5厘米左右、周長3厘米左右的圓柱體,再將圓柱體兩端橫截面磨至平滑。然後再選取一個截面進行繪制,然後通過標記、繪制、雕刻、打眼、黏合、磨光、潤色、晾乾等步驟,畢秀就算制作完成了。

  巴魯告訴記者,制作畢秀一方面傳承了文化,另一方面也改善了他的生活。『10多年前的一天,有朋友從瑞士到西藏,走的時候從我這裡帶了幾對畢秀。回去後不久,那位朋友又下了100對畢秀的訂單。』巴魯說,因為時間緊,他只完成了80對,那批訂單給他帶來了6400元的收益。

  因為有著畢秀制作的手藝,從學校退休後,巴魯就開了間『工布畢秀專賣店』,裡面有畢秀,有弓,也有箭。巴魯說,每年他都可以做很多畢秀,少則五六百對,多則達上千對,一年的收益,除去成本也有幾萬元,制作畢秀讓他的生活條件好了起來。

  因為林芝人對響箭的熱愛,也因為畢秀的制作技藝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可以幫助傳承人改善生活條件,因而使得更多人對畢秀制作技藝有了興趣。

  記者韓海蘭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