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江口沈銀遺址考古:確認是戰場遺址非主動沈銀
2017-03-23 09:43:09 來源:成都商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考古現場

  原標題:確認戰場遺址不是主動沈銀

  成都商報獨家專訪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江口沈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領隊周春水

  

  考古和挖寶有何異同?

  挖寶是強盜搶奪考古為研究保護

  成都商報記者:『江口沈銀遺址水下考古』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如何看待這次考古?

  周春水:網上有人說,不就是挖寶嘛,為什麼你們能挖,我們不能挖?考古發掘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首先,性質不同。民間挖寶是私人違法的行為,最終目的是私人所有,用私人力量去組織。考古是按照文物保護法進行的,文物的歸屬是國家所有,通過有從業資質的人去做,參與的人考古專業素養很高。

  其次,目的不同。民間挖寶是為了個人佔有,私人牟利。考古發掘出於研究、保護的目的。如江口沈銀遺址,我們需要研究是否和張獻忠有關系?水下情況怎樣?沈銀有什麼價值?內涵很多,我們了解這些,是為了盡可能地保護這個遺址。

  第三,方法不同。民間挖寶是采取破壞性的手段,之前這段的撈沙船、背著氣瓶下去亂摸啊,想挖哪兒挖哪兒,帶有強盜和搶奪的性質。考古則是一個很謹慎的過程,除了科學發掘,文物出水後還要進行保護。

  我們在考古過程中會使用很多手段,也有多個單位參與。為了還原河道,我們用了三維制圖等,以後想建博物館,我們就可以用三維打印機按照一定比例將河道打印在沙盤上。此外,我們還有視頻、登記等多種方法和技術手段讓整個考古發掘的過程可以追溯。

  在保護方面,像我們把木鞘一拿出來,馬上就要進行處理,噴藥水,送進實驗室裡進行低溫保存,以保證木鞘不被破壞。木鞘在水裡,有機質都流失了,顯微鏡一放大,它裡面全是空洞,水有填充作用,但在空氣中放上兩三個小時,沒有水做填充,裡面的結構就會坍塌,木頭就開裂了。

  第四,考古在計劃性和減小社會影響上和挖寶也有很大不同。挖寶是想挖就挖,而考古發掘是有計劃性的。什麼時候挖?如何挖?每年挖多少?雖然有時會有調整,但都會有科學的計劃。我們希望公眾對考古工作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不能將考古等同於挖寶。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