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快遞面單能『扒』出多少個人信息?不僅是上面顯示的姓名、手機號、地址,如果溯及微信、支付寶等賬號,更能了解其興趣愛好、家庭成員等信息。換言之,一張快遞單就可以讓你處於信息『裸奔』狀態。
而日前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畢女士有了新發現:『收到的包裹上隱去了我的真實姓名和電話,僅留有地址信息。』3月底,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寧夏等地的快遞用戶陸續收到貼有『隱私面單』的快遞包裹。國內多個電商平臺、快遞公司都在探索推廣類似舉措,引發社會關注。
煩惱:快遞單顯示關鍵信息,統一銷毀數量巨大
快遞面單又稱快遞詳情單,一般至少包含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以及寄遞物品明細等信息。面單一式四份,發件人、收件人各一份,當地快遞營業點一份,快遞員一份。一些日益注重隱私的消費者,對消除快遞面單信息都有一套辦法,比如用剪刀裁剪、修正液覆蓋、花露水稀釋等。而由快遞企業、營業點等保存的過期面單,一般都是企業自行處理,有的被燒掉,有的被當廢紙賣掉。
為保護收件人信息,很多地區郵政管理部門會定期召集企業集中銷毀快遞面單。在江蘇蘇州,這項舉措已推廣到所有的快遞公司。蘇州市郵政管理局局長馬文欣介紹,快遞詳情單的實物保存,在滿足快遞服務標准規定的檔案保管期限後,統一交由蘇州市保密局銷毀,並將送銷記錄報送蘇州郵政管理局備案。這些快遞單粉碎成紙屑後,會進行打包處理,保密局全程攝像,刻錄光盤後存檔。另外還會制作專用的保密帆布袋,確保在半年的暫存期內信息不被泄露。
據介紹,隨著快遞量的增大,僅在蘇州,2013年銷毀的快遞面單有74.948噸,2016年達到148.17噸,2017年前兩個月就達到18.8噸,近年來總計銷毀面單約504.161噸,面單4.58億份。『隨著銷毀量的增大,銷毀成本也越來越高。』馬文欣說。
然而,這些事後措施仍然很難真正杜絕面單信息泄露:快遞運輸的流程較長,貼有消費者信息的包裹層層經手,發貨、中轉、入庫、送貨,每個環節都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