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明(右)和兒子徐永軍在通化市靖宇陵園向楊靖宇雕像致敬(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昊飛攝
守護——南征北戰16年後,抗戰英雄甘願一生為將軍守陵
1945年,徐振明和戰友們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消息。他也沒想到自己很快就來到楊靖宇將軍戰斗過的白山黑水。
『根據上級命令,我們部隊從山東行軍58天,來到東北。』徐振明回憶說。四平戰役、錦州戰役……老人已記不清參加了多少次戰斗,只記得每天啃著高粱窩窩頭,腳步停下來就是打仗,打完仗就接著行軍。
錦州戰役前,徐振明是偵察班副班長。『我帶著5個戰士,從國民黨軍陣地抓回俘虜,獲得了重要的情報。』
參加完平津戰役,他跟著部隊一路南下,直至南海之濱,再折向雲貴高原……徐振明用自己的雙腳,標示出解放戰爭最為漫長的行進圖。『天安門昇起國旗、新中國宣告成立的時候,我們的部隊還在湖南作戰。』
1950年10月,身為步兵連長的徐振明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先後參加了松骨峰阻擊戰、『394.8』高地戰等著名戰斗。『天上敵機狂轟濫炸,地面槍林彈雨,我們是為祖國而戰,沒有人怕死!』徐振明回憶說,『在爭奪「394.8」高地的拉鋸戰中,我們連270多人參戰,最後只剩下十來個人……』戰斗結束後,徐振明再立一等功。
1958年2月23日,楊靖宇將軍犧牲18年整。吉林通化,渾江東岸的山岡白雪皚皚,各界人士隆重舉行公祭安葬大會,抗日英雄長眠在他生前浴血奮戰的地方。這一年,徐振明隨部隊返回通化,隨即以營職乾部轉業。
徐振明有3個崗位可選,但徐振明果斷地選擇到靖宇陵園工作。他聽著將軍事跡,從『娃娃八路』成長為『戰斗英雄』,他慶幸自己能夠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感情。
『當時地方很缺乾部,轉業時選擇也多,但我受了一輩子革命教育,崇敬楊將軍,心甘情願為將軍守陵。』徐振明說,即使時光倒流,他也不會改變決定。
『全國那麼多人崇敬楊靖宇將軍,只有我有機會為他守陵。』他說,『我既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犧牲的戰友為楊將軍守陵。我守在這裡,感覺自己還跟戰友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