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一家兩代守護楊靖宇陵園:60年,21000多個日夜!
2017-04-03 07:12:29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徐振明(左)和兒子徐永軍來到通化市靖宇陵園(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昊飛攝

  新華社長春4月2日電 題:父與子,60年:守護英雄到白頭——抗戰英雄徐振明一家兩代守護楊靖宇陵園紀實

  新華社記者鄒聲文、宗巍

  長白山南麓,渾江東岸,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陵園巍然矗立山岡。

  60年,21000多個日夜。多次立下軍功的英雄老兵徐振明,始終守護著這座陵園,守護著中華民族銘記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激勵——聽著楊靖宇將軍的事跡,『娃娃八路』迅速成長為英勇的戰士

  今天,十來歲的孩子都在和平的環境中茁壯成長;70多年前,他們的同齡人卻不得不面對血與火的淬煉。

  1942年是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候。當時不滿16周歲的徐振明從家鄉所在的蘇北淪陷區出發,一邊要飯一邊找尋八路軍。最終,他來到山東抗日根據地。

  『聽說我想參軍,營教導員就問我,怕不怕死,扛不扛得動炮彈,敢不敢殺鬼子。』因為年齡太小,徐振明被安排當通信員。

  新兵培訓時,兩年前犧牲在林海雪原的共產黨員、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楊靖宇將軍,成為『娃娃八路』心中的英雄。

  『教導員多次跟我們講楊將軍的抗日故事,講他在冰天雪地裡吃不上、穿不上,卻戰斗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刻……』徐振明回憶說,『我們聽後特別感動,發誓要向楊將軍學習,保家衛國、抗戰到底。』

  當時,八路軍與日寇的戰斗時常發生,參軍不久的徐振明很快就開始拿起槍上前線了。

  那年初冬,徐振明所屬部隊在莒縣伏擊一股日軍。『突然,(鬼子的)一發炮彈在(我)身後爆炸,我後背受傷。營教導員讓我撤退,我沒答應。』徐振明對當時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當他蘇醒過來,他發現自己趴在擔架上,正要被抬到後方醫院去。此刻,日寇正瘋狂向他們所在的方位突圍……

  『八路軍常講「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用叫喚」,面對這個情況,我怎麼能離開戰場!』徐振明忍住劇痛,爬下擔架,從犧牲的戰友身邊撿起槍支和彈藥,回到陣地。他的英勇表現,極大鼓舞了八路軍指戰員的斗志。大家並肩血戰,直到勝利。徐振明獲得了參軍後的第一個一等功。

  連隊裡,有一名比徐振明還小的『娃娃八路』——14歲的小盧。『我倆跟親兄弟一樣好。但不久後的一次戰斗中,小盧頭部中彈……』徐振明至今忘不了他當年的戰友,『他犧牲在自己的家鄉,他父母和姐姐知道後都哭得不成樣子,我也哭了好幾場。』

  回憶起犧牲的戰友,90多歲的老人一次又一次中斷講述,淚水漣漣……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