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31日訊 春到楓溪,波光瀲灩映著兩岸盛開的油菜花,這美麗的田園風光讓諸暨楓橋鎮人沈醉。
同樣讓他們感到驕傲的是,當地不僅生態越來越好,而且收入節節增高、社會愈加和諧平安。
作為『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楓橋鎮的變化正是建設平安浙江13周年來的一個縮影。
13年來,浙江省上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乾,平安建設花開滿園、碩果累累。浙江已成為全國最安全、社會公平指數最高的省份之一。
13年矢志不渝、砥礪前行,浙江走出了一條以平安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成功之路,書寫著平安中國的浙江實踐。
一張藍圖繪到底——
堅持大平安觀
2004年,那是一個春天——
4月22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建設平安浙江工作座談會。會議明確提出,必須按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的不安定因素和安全隱患,開展寬領域、大范圍、多層面的平安浙江建設;
當年5月10日至11日,浙江省委召開十一屆六次全會,作出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決定;
敢為人先,求思求變,浙江率先開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探索和實踐。
一張藍圖繪到底,13年來不忘初心。在省委領導率先垂范下,各級黨政領導乾部始終把平安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來謀劃推進,強化責任落實,創新體制機制,凝聚整體合力,保持了平安浙江建設強勁的執行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一張平安報表,是浙江省各級領導『手頭必備』。省、市、縣(市、區)三級黨委普遍建立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定期研究部署平安建設工作。麗水等地規范提昇平安報表內涵,全面實行以年初一紙責任狀、每月一張體檢表、每季一個點評會、半年一份督查書、年底一張考核單為主要內容的管理體系,抓出工作實效。
一個平安浙江考評體系,堅持群眾滿意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涉及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4個層級,13年來不斷完善。2017年,嘉興、舟山和麗水3個設區市和杭州市上城區等47個縣(市、區)將被授予『平安金鼎』。平安建設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成為一種執著追求。
一份離任手記,是責任的傳遞。2013年,江山市率先探索實行『一把手』離任交接平安報表制度;2016年,《浙江省平安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實施辦法》出臺。浙江省牢牢抓住領導責任這個關鍵,細化平安建設任務清單、責任清單、追責清單,平安建設成為一以貫之、一貫到底的責任和擔當。
一個理念成共識——
以人民為中心
2016年秋天,浙江、杭州成為世界焦點。迎接八方來賓的,是這樣一方樂土——
『浙』裡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16年,全省生產總值46485億元、增長7.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7237元和22866元,增長8.1%和8.2%;
『浙』裡是美麗中國的鮮活樣本。『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新一輪『811』美麗浙江建設等行動讓這裡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城鄉更美麗;
『浙』裡是平安中國的先行樣本。2016年,全省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9.1%和7.8%,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22.6%,公眾總體安全感持續上昇……
這些成就源自於人民的期盼。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是平安建設不變的導向。
以民生促民安,浙江省堅持每年落實民生實事,精准扶貧脫貧,以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社會事業創新發展。2004年至2016年,全省財政民生投入年均增幅達10.6%。在國內率先實施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2016年,全省95%以上的矛盾糾紛在鄉鎮以下得到妥善解決。
深化平安建設,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13年來,浙江創新了鄉鎮(街道)綜治工作中心、綜治進民企、『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等一批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特色經驗。這些『楓橋經驗』昇級版使浙江省的平安基礎堅如磐石。
13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始終把平安浙江建設作為群眾工作大舞臺,突出需求導向、滿意導向,堅持『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說了算』,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連續13年位居全國前列,2016年達到96.43%。
一項原則成關鍵——
推進依法治理
2006年,又是一個春天,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作出法治浙江建設戰略決策。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法治為平安建設起到引領和保障作用。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難題,是平安浙江建設重要抓手。依法解決信訪問題、突發事件、服務管理市場經濟是全國普遍面臨的三大難題,浙江都有了可行可信的解答。
突發事件尤其考驗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浙江省早在2006年就建立健全預防處置群體性事件五項機制;2008年以來,『三色』預警機制已成為一種有效維穩工作機制;全省普遍建立的社會應急聯動工作體系則解決了突發事件處置中責任不清等問題。
在蘇村山體滑坡搶險救援等突發事件面前,浙江省的應急處置能力經受住了考驗。
推進治安安全、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網絡安全等重點領域監管法治化,成為平安浙江建設的『試金石』。在護航G20杭州峰會期間,浙江省把推行和落實『實名制』作為屏蔽風險、消除隱患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寄遞、瓶裝燃氣銷售、手機、出租房、農家樂(民宿)、長途客運購票等6大重點行業和領域『實名制』落地落細,消除了一大批公共安全隱患。
打造公正執法司法樣板,成為平安浙江建設的『磨刀石』。浙江省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堅持執法司法為民,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2013年,浙江省制定出臺了33項防止冤假錯案制度,著力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
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這一源自於嘉興桐鄉的基層探索如今在浙江基層社會治理中普遍推行。其中,村規民約發揮了大作用。2015年,浙江省組織推動全省28000多個行政村、3300多個社區全面開展制訂修訂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工作,完成率達100%。
隨著法治浙江建設不斷深化和公共法律服務全面覆蓋,『依法辦事』成為浙江人的自覺選擇。
一張網絡安天下——
引領智慧治理
54年前那個深秋,『楓橋經驗』紅遍中國。
那時的人們很難想象半個世紀之後,這一經驗會發展出一種叫『互聯網+社會治理』的全新社會治理模式,並繼續領跑中國。
這一模式,基於一個叫『浙江政務服務網』的網絡平臺。它覆蓋了50多個省級部門、11個市、89個縣(市、區)、4000多個政府機構。它規范權力的運行,推進便民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也基於這個平臺而建。
這一模式,應用於浙江省平安建設信息系統、浙江省政法網和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其中,平安建設信息系統是浙江省目前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終端最多的社會治理信息系統,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全省聯網的社會治理綜合信息系統。
這一模式,拓展了平安浙江的社會動員機制,讓居住在海島山區的群眾辦事不出村。即使在安吉大山裡的村民,仍可通過『平安家園』電視等渠道參與村莊的共建共享,與鄰居共護平安,請鄉賢共話發展……
作為平安中國的先行區,浙江的探索和實踐為『平安中國』提供了思想理論准備和地方經驗支橕。
『秉持浙江精神,乾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