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新的偉大實踐中彰顯強大的引領力和統攝力
新的思想理念和戰略方略,最終要靠實踐來檢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國家和軍隊面貌煥然一新,黨心、軍心和民心極大凝聚,這些都離不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強大引領。為什麼在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發酵、世界經濟深度調整之時,中國經濟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長,並為世界經濟注入『中國紅利』?為什麼在國際社會亂象加劇、不少轉型國家一蹶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國風景這邊獨好,能夠保持社會政治總體穩定?為什麼具有近百年歷史、作為當今世界最大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革故鼎新中不斷煥發生機?為什麼以黨的領導為基礎的『中國制度』能夠保持強大生命力?這些現象背後,起作用的就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強大威力。中央黨校有一個『兩帶來』教學制度,即要求學員在參加培訓時帶來一個本地區本部門人們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帶來一個希望解答的深層次思想理論問題。據一些學員反映,黨風政風、懲治腐敗、社會公正、政治認同等熱點問題過去很容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現在雖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但集中度、關注度明顯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際成效,表明了這一戰略布局強大的實踐引領力和統攝力。
當然,任何戰略方略的實施,都是一個總體穩定和動態優化相統一的過程。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也有一個在實踐中把握『不變』與『變』的辯證法問題。 『不變』,就是除非戰略環境發生重大改變,總體戰略目標、戰略方向、戰略重點等要持續深入推進和保持相對穩定,因為如果這些變了就失去了戰略本身的意義。 『變』,就是指一些具體內容、具體舉措、具體部署要隨著環境條件和社會實踐的變化不斷完善和優化。比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即將實現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明確到本世紀中葉的未來3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各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及其具體路徑;在經濟增長傳統優勢減弱、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如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落實好新發展理念、加快促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形成;在社會快速轉型、各種矛盾疊加的情況下,如何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提高社會治理的水平和成效;在中國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國內問題與國際問題相互交織的情況下,如何強化國家的安全保障,更好保證領土、領空、海洋、網絡安全等,都需要在與時俱進中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把握運用治國理政規律的重大創新成果,已經並將繼續引領中國開闢新的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黨和國家事業千頭萬緒,各領域的工作不盡相同,但都要以此為總攬、為總綱,在圍繞全局要求、緊密聯系實際中深化落實,更好地發揮治國理政總方略的統攝和帶動作用。
(作者為中央黨校副校長)
《人民日報》( 2017年03月30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