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惡劣天氣中 『決心』號南海大洋鑽探艱難進行
2017-03-29 16:29:1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決心』號3月29日電 題:惡劣天氣中,『決心』號南海大洋鑽探艱難進行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受冷空氣影響,南海天氣近日驟變。惡劣天氣給正在南海北部開展大洋鑽探的『決心』號增添了更多『難題』。

  深沈的機器轟鳴聲,不時從船底傳出,船體隨之顫抖。這是『決心』號在各個關鍵位置安裝的12個伸縮式推進器,齊心協力對抗風浪發出的『低吼聲』。

  一個投放在海底的聲吶信號裝置,不斷從海底發出聲波信號。當船從鑽孔上方位置漂移時,計算機就根據聲波信號測出漂移的方向和距離,『指示』船上不同位置的推進器開始工作,自動校正調整船舶位置。這一系統可保證『決心』號在浪高7.5米海況下,將船位控制在水深的2%范圍內。

  惡劣天氣中,『決心』號鑽探工作進展不順利。25日在U1500B孔成功鑽取玄武岩後,為了更換鑽頭,必須將鑽杆拔出鑽孔。在此過程中,為了保證開放的井孔不坍塌,『決心號』在鑽孔中灌入了特制的重金屬泥漿。

  26日晚,當鑽杆更換好鑽頭,並通過『海底再入錐』順利進入鑽孔後,卻在鑽孔的1067米處,鑽頭被卡住了。為了進行清洗,操作人員在鑽杆裡放入一個取芯筒,利用高壓水衝洗鑽頭,不料取芯筒也被卡住。

  27日,多次努力修復都沒有成功,最後不得不將4000多米長的整根鑽杆拔出來,從海裡回收上來進行清理。這耽誤了許多鑽探時間。28日,『決心』號鑽探工人忙著重新安裝鑽杆,並進行了一些技術改進。

  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IODP367航次中方首席科學家孫珍教授感嘆:『有時候,覺得科學目標就近在咫尺了,沒想到僅抽上來換個鑽頭,夢想轉眼變得遠在天邊。』

  事實上,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自2月初在南海北部開始以來,已遭遇不少鑽探技術瓶頸。

  在顛簸的海浪中,穿過數千米深的海水,從海底深處鑽取一管管岩芯樣品,每一個環節都『步步驚心』。

  『這就是大洋鑽探,每一步都走得極其艱難,但每一步都走在人類科學研究的最前沿。』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IODP367航次美方首席科學家喬安·斯道克(Joann Stock)教授說,『打一口深井,鑽穿地殼、鑽到莫霍面,這一偉大的科學夢想至今沒有實現。但因為有了科學夢想,纔推動大洋鑽探技術不斷進步,纔有一系列科學新發現,纔掀起了20世紀的地學革命。』

  『深海中,蘊藏了太多科學之謎,有太多的科學研究需要大洋鑽探檢驗。記得我國構造與古海洋學家黃奇瑜教授曾經說過:鑽探結果常常令人「驚艷」。這一個多月來的鑽探,果然令我們「驚艷」不已。』孫珍說。

  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的科學目標,是在洋陸過渡帶鑽取南海張裂前夕的基底岩石,揭示南海成因;檢驗國際上以大西洋為藍本的『非火山型大陸破裂』理論;揭示『陸地為什麼會變為海洋、海洋盆地怎樣形成的』科學之謎。

  『我們是來尋求答案的,原本希望通過鑽探能解決我們心中的科學之謎。沒想到鑽探在給我們答案之前,先給我們提出了更多新問題。』孫珍說。

  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IODP367航次已接近尾聲,科學家們在積極准備撰寫航次報告、申請研究樣品,以開展航次後的深入研究。本航次的鑽探,還為接下來開展的IODP368航次,積累科學與鑽探經驗。

  『很高興我們已經成功鑽到了目的層,拿到了很多令人興奮、也深感意外的第一手科學數據和岩芯樣品。期待通過深入研究,早日讀懂南海陸海變遷的「密碼」!』孫珍說。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