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壟斷領域開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可以說,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是重要的改革舉措之一。然而,在少數地區、民間資本對國企混改反應平平、熱情不高。多位民營企業家表示,他們既怯於市場『水太冷』,又懮於政策『心沒底』。
對此,李錦表示,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國有企業不肯開門,民營企業不肯進門的現象,讓混合所有制改革處於僵局狀態。『尤其是幾大壟斷行業,更是雷聲大雨點小。堅持混合所有制,應該是資本的混合,主調應是國企和民企的資本組合。關鍵並不是糾結控制權,而是要解決經營權的問題。』李錦說。
壟斷領域開放具體可以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國企混改下的資本開放,二是放開市場准入的行業開放。目前這兩項開放都在推進,但確實也存在不少障礙。
『一些壟斷性國企規模大、效率低,尚不具備整體混改和上市的條件,還有些分拆混改或增量混改涉及行業利益的調整,降低或放開市場准入需要行業整體改革。』袁東明表示,進一步推進壟斷領域開放首先要加快行業整體改革,要切實按照中央要求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為資本開放和行業開放奠定基礎。此外,要處理好存量混改與增量混改、整體混改與分拆混改的關系,充分調動壟斷國企自身推進或參與混改的積極性。
剝離國企辦社會職能
近日,山東省國資委工作會上明確了剝離辦社會職能的明確時間表。今年年底,山東省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要完成過半;到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從2019年起,國企不再以任何方式為『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
『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成本高,按照相關方案,這筆資金將由企業和政府共同分擔。山東省財政廳巡視員文新三透露,在積極爭取中央補助資金基礎上,今年山東財政部門還將進一步發揮好相關資金的綜合協同效應。
但是,要徹底卸掉國企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等包袱並非易事。以老工業省份遼寧為例,據初步測算,僅解決地方國企廠辦大集體問題,成本就達300億元至500億元,如果加上剝離『三供一業』、離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處理空殼企業等任務,費用更是天文數字。
此輪中央出臺的『1+N』系列文件中,將卸掉國企歷史包袱作為改革重點之一,旨在既幫國企減輕負擔,使其『輕裝上陣』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又為產權改革掃清障礙。
『國企辦社會職能的負擔問題,不利於國企走向市場化。政府要拿出一部分啟動資金,再加上企業和職工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李錦表示,東北華北的問題尤為突出,因為當地政府財力不足,使得問題難以解決。
對此,袁東明建議,『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應該與斬斷、自我發展、加強監管以及社區建設相結合。對於沒有政策依據,且所依附的經濟社會環境又發生重大變化的,應不再界定為歷史遺留問題,以防止新的企業辦社會職能不斷繼續產生。對『三供一業』等具有產業性質的辦社會職能,可以行政式移交,也可以產業化運作,對生活服務類職能必須保留的,國資管理部門要監督其加強成本考核。對暫不具備分離條件的地區,如邊遠礦區、老工業地區等,中央和地方要創造條件,將分離國企辦社會問題與地區內舊城改造、城鎮化建設等事項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分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