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兵分五路從四個方向進藏
為保證勝利進軍和解放西藏,劉伯承、鄧小平於1950年1月18日向中央軍委建議,18軍從川康進軍西藏的同時,再由青、新、滇各派一支部隊向西藏進軍。我軍分五路從四個方向進藏: 18軍主力從四川樂山出發,經康定、甘孜、昌都至拉薩;18軍獨立支隊從青海香日德出發,經那曲至拉薩;青海騎兵支隊從西寧出發,經玉樹至昌都;阿裡騎兵支隊從新疆普魯出發,經多木拉至普蘭;14軍126團、125團一部從雲南麗江出發,經貢山至鹽井。

進藏部隊翻越雪山,向太昭進軍。
新疆的解放軍部隊向西藏的阿裡地區進軍。1950年4月28日,新疆軍區代司令員兼政委王震向中央並西北局報告了進藏計劃:由第二軍組建的獨立騎兵師於5月進駐於田地區,進行修路、偵察等進軍准備活動。5月17日,獨立騎兵師派出一個先遣連進入西藏阿裡地區,於8月29日進至阿裡改則的紮麻芒保。從於田起,走了近1個月,行程600多公裡。

阿裡騎兵支隊從新疆於田出發向西藏阿裡地區進軍。
到達甘孜的18軍北路先遣部隊,由於攜帶糧食即將耗盡,後方運糧一時又跟不上,很快陷入缺糧困境。西南軍區空軍在無航線資料和導航設備的條件下飛躍天險,先後空投11噸糧食,解了燃眉之急。

圖為西南軍區空軍任務機組人員籌劃為進藏部隊空投糧食的航線。
18軍進藏是長征之後我軍軍史上最悲壯的大行軍之一
為實現解放西藏的目標,中央決定以打促和,實施昌都戰役。從1950年10月6日開始,解放軍各路部隊按照部署相繼渡過金沙江,昌都戰役開始,至24日結束,歷時19天。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十七條協議》,西藏實現了和平解放。1951年10月26日,18軍主力部隊進駐拉薩。

拉薩衛隊歡迎解放軍進駐拉薩。
隨著18軍52師154團進駐日喀則、江孜、亞東,標志著西藏長期以來有邊無防的歷史徹底結束了。

1952年2月10日,西藏軍區成立大會在拉薩河畔孜仲林卡舉行,駐拉薩解放軍排以上乾部和藏軍甲本以上軍官300餘人參加大會。

1952年2月10日,西藏軍區成立大會在拉薩河畔孜仲林卡舉行。
18軍的前輩們戰勝了今天人們無法想象的困難,經過110天,翻越4000米以上雪山12座、6000米以上雪山4座,橫渡大江河流100多條,艱難跋涉1500公裡。解放軍進藏部隊一邊修路、一邊行軍,是繼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後,我軍軍史上最艱苦、最漫長、最悲壯的大行軍之一。
血肉與靈魂鑄就西藏的路
路,是西藏的生命。舊西藏沒有一條公路,這使西藏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嚴重遲滯了西藏的經濟文化發展,也給解放西藏、建設西藏帶來巨大的困難。
1950年2月的西南局會議上,鄧小平就說,進軍西藏的主要困難是交通問題。賀龍說,運輸問題,要比用兵問題困難好幾倍。
毛主席指示『進軍西藏,不吃地方』『一面進軍,一面建設,一面修路』。

為鞏固國防,建設西藏,黨中央決定『從四川和青海兩個方向修築通往拉薩的公路』,解放軍喊出了驚天動地的口號——『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
蜿蜒3176公裡的川藏線,穿越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地區,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越14條江河,平均海拔3500米。絕壁千仞的大渡河峽谷,貢嘎山下的冰川奇觀,雄鷹飛不出的邦達草原,世界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為了修築這3000多公裡的川藏線,先後有3000多名烈士長眠在川藏線上!平均1公裡長眠著1名烈士!這是世界上最悲壯的路!這是世界公路修築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


這是世界上最悲壯的路!
西藏人民通過解放軍認識了共產黨
隨同記者采訪的藏族作家達真說,西藏人民是通過18軍這支解放軍的部隊認識共產黨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新西藏。
以18軍為主力的廣大指戰員和進藏地方人員經受住了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的自然條件,以及復雜社會環境、交通不便、保障不足等種種艱難困苦的考驗,始終發揚『吃大苦,耐大勞』 『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革命精神,開山修路,墾荒生產,建設農場,良種測試,幫助群眾耕種。

圖為駐藏官兵扶貧濟困、義務助民、持續開展智力助民、民族醫療
解放軍創造了西藏的200多個第一
解放軍從進軍西藏起,就肩負著保衛邊疆、建設西藏的雙重歷史重任。在西藏軍區成立的第一次黨委擴大會議上,與會代表上書黨中央、毛主席,表示要『向荒野進軍、向荒山要糧、向河灘要菜』。

西藏軍區在八一農場種植的卷心菜喜獲豐收
在物質生活條件十分困難,任務極其繁重的情況下,軍區仍然積極投入西藏的經濟建設,修建了格爾木至拉薩的輸油管道,解決了西藏地區油料缺乏問題。管道全長1082公裡,歷時4年零6個月完工。

當時修建管道時的照片
60多年來,解放軍在西藏創造了第一條公路、第一個機場、第一座大型水電站、第一個工廠、第一條光纜、第一所現代化學校等200多個第一,為西藏的建設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