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領導牽腸掛肚的特級風險工程他提前完工
打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是路剛始終不變的追求。
2008年,路剛帶領項目團隊轉戰十號線二期01標段,該工程是中標最早、開工最晚、工期卻一再提前的特殊標段,工程周邊商業環境最復雜、商業補償最多、地下管線最多、前期遷改時間最長、工程施工難度最大、地質條件最惡劣、施工工法最全,是讓市領導最牽腸掛肚、業主方最揪心、公司領導睡不著覺的工程。面臨這種棘手的狀況,路剛沒有選擇犧牲工程質量。針對起點到潘家園區間特級風險段施工,他組織技術人員成立QC小組,嚴格比較各種注漿材料的適用范圍、技術指標和性能,認真比選地面旋噴止水、凍結法、帷幕注漿等方法,經過試驗段數十次的配合比試驗最終確定了各項施工參數。同時,邀請40位國內權威專家進行了14輪專家論證,歷經一年零八個月的反復研討與實驗研究,最後確定采用袖閥管後退式帷幕注漿工藝。經過艱苦奮戰402天,以既有地鐵結構最大沈降僅1.7mm、緊鄰房屋最大差異沈降2.7mm的優異成績勝利攻克難關,並提前工期36天。
成績的取得有目共睹,但路剛背後的付出卻讓人心酸不已。『我盡到了一個勞動者的本份,但也有許多遺憾。不能為妻子分擔家務、不能給幼子更多愛護、不能在年邁父母身邊承歡盡孝。』提及此事,路剛依舊難掩心中的愧疚,但他常說,『我的生命離不開建築行業,我的事業離不開建築行業,每次在現場,看到員工們忘我的奮斗精神都會激發起我的工作激情,這種激情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底氣,纔能使我腳踏實地地把各項工作做紮實。』(稿件素材由北京市國資委宣傳工作處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