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八寶山革命公墓推生態葬 墓園每份骨灰將有GPS定位
2017-03-28 09:22:38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自然石葬

  在各個墓區內,地上都零星地分布著一些小塊的白色自然石,部分自然石前側已經安放了逝者的紀念牌,代表已有逝者在此長眠。孟憲鎧表示,自然石葬以錦帶、海棠、松柏等常綠植物為背景,自然石作為地上標識,中間點綴金雞菊等開花植物,形成獨立景觀。正所謂『無石不園』,這也是中國傳統園林藝術中重要的表達形式。

  景觀石葬是自然石葬的另一種方式,根據地形、地勢特征由多個景觀石錯落堆砌而成,再以紫薇、鳶尾、玉蘭、松柏等植物為背景,石間點綴蘭花、大麗花、孔雀草等開花植物,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型景觀區。

  骨灰撒散

  骨灰撒散

  在生態墓園小廣場的西側,立著一塊大約一人高、15米長的弧形壁雕,上面鐫刻著北宋畫家郭熙的著名論著《林泉高致》。圍繞著壁雕周圍,平行搭建著一排弧形的長廊,裡面還設有座椅可供家屬休息。

  緊挨著壁雕底部的土地,便是用作骨灰撒散的區域。逝者的骨灰放置在可降解骨灰壇中,深埋土層1米,不保留任何標志,使之融於自然。整個壁雕骨灰撒散區佔地50平方米。孟憲鎧表示,骨灰撒散可以使土地資源充分循環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每個墓區都將設置骨灰撒散區。

  花壇葬

  孟憲鎧告訴北青報記者,在整個生態墓園內,將開闢出多個小型花壇,用於花壇葬。例如在主乾道南側的一個大約30平方米大的空間內,結合墓園局部環境營造出自然花境,通過自然置石圍合出花壇,栽種榆葉梅、紅楓、丁香等10餘種花草綠植,置石40餘個,每一個自然景石都是一個墓碑。而按照傳統方式修建墓碑為10餘個,通過這種節地安葬方式目前可安葬40餘個,使墓碑掩映在花境之中。

  此外,花壇葬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在主乾道兩旁有幾組石燈臺,由於石燈臺上方的空間較大,它們同時也是一個個小型的花壇,上面可種植花朵。孟憲鎧表示,設計花壇的靈感來源於漢代宮廷中的石燈臺,形式簡潔厚重,文化內涵豐富。它既能起到裝飾作用,同時又具有安葬功能,每個石燈臺的花壇內能安葬2份骨灰。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