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市合川區花園村600村民亦工亦農 他們讓遇『冷』土地重新變『熱』
2017-03-24 20:04:00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3月18日,重慶市合川區南津街街道花園村,成片的油菜花散發出陣陣清香,城裡來的游客與花叢中的蜜蜂一起,追逐著金黃色的美景。

  在油菜花田旁邊的一塊地裡,該村五組村民柳敬平用鋤頭打窩後,在窩裡丟下農家肥作底肥,然後栽種下四季豆秧苗。『我是附近一家紡織廠的織車工,請了兩天假回來在季節裡把菜種下去。』她對記者說。

  村民飛出去土地被『冷落』

  看到地裡處處是忙著栽種菜苗、撒播谷種的村民,村黨委書記熊文說:『現在,不用再擔心土地被閑置了。』

  花園村距合川城區較近,村裡也辦了不少企業。兩年前,由於村主要勞動力大多到城區或村裡的企業務工、經商,原來很金貴的土地受到『冷落』,約20%的田土被閑置。

  『這些閑置的土地成了我們的一個「心病」。』熊文說,『這樣肥沃的土地只長野草,不能產生效益,對村乾部來說,臉上也不光彩。我們期盼,田土能種滿種盡!』

  引回的村民『兩頭忙』

  土地閑置的問題終歸要解決,可如何解決?熊文說,村乾部深入調研、反復思考,覺得『解鈴還需系鈴人』,這些閑置的土地,還是得靠村民來耕種。

  在調研中,村乾部發現,這些閑置土地的村民,絕大多數是就近務工經商,如果把時間安排好了,完全可以做到務工經商與種地兩不誤。

  村裡出面協調,把就近務工經商的村民引回來種地,除了讓這些村民把自己家閑置的土地重新種起來外,對那些外出較遠,不能『兩頭忙』的村民閑置的土地,也協調給能夠『兩頭忙』的村民無償耕種。同時,還與相關企業商量,給這些村民放『農忙假』,在農忙時節,他們可以隨時請假在家忙農活。

  這些地搞啥產業?村裡也進行了引導。熊文說,近幾年各地『花經濟』很火,村裡就利用距合川城區近的優勢,引導村民將閑置的土地種一季花勞力不多、經濟效益又好的油菜。去年,五組的肖家壩、六組的闕家壩就連片種植了500畝油菜。當油菜花開時,城區裡的游客蜂擁而來,還帶動一些村民辦起了農家樂。

  今年,這成片油菜的種植規模擴大到1000畝以上。

  『目前,全村至少有600名村民回到土地上,已將全村閑置的土地重新種上了蔬菜、油菜和水稻等。』熊文說,解決了閑置土地的問題,村乾部的臉上感覺有光了。

  亦工亦農助土地重新金貴

  柳敬平夫妻倆在村裡和合川城區的企業務工,現在他們除了將自己閑置的3畝多地重新耕種起來,夫妻倆還將本組肖富炳、肖富祿兩家閑置的土地種了起來。

  『我倆現在共種了9畝地。』柳敬平說,平時,她會利用早晚和休息日打理地裡的活,農忙時,就請幾天假全力忙農活。

  這樣的生活雖然很辛苦,但家庭收入增加明顯。她說,去年,賣菜的收入,加上用地裡種的玉米和紅苕養豬喂雞,增加收入3萬多元。

  『兩頭忙』的亦工亦農的村民增產增收,也讓村裡的土地重新金貴起來。

  劉雲貴在外面的建築工地打工20多年。幾年前,年齡偏大的他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把自己閑置多年的土地用來種植蔬菜,還將相鄰的陳紹福、謝菊香家閑置的土地也收過來種,共種了近20畝地。

  『今年我只種了7畝地。』正在翻地的劉雲貴說。

  『為啥減少了呢?』記者疑惑。

  『今年,這兩家人都回來了,把屬於他們的承包地要回去自己種了。』他說,『已沒有閑置地給我種了。』

責任編輯:呂小忱

【專題】習近平治國理政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