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青年女科學家李贊:在通信研究的路上砥礪前行
2017-03-22 19:58:07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隨著通信在經濟建設、國防安全、尖端科技等領域乃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對其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這樣一位青年女科學家,她帶領科研團隊,針對國家實際應用需求,解決了高安全、高可靠通信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先後研制出我國獨立自主的新一代應急通信系統、認知抗乾擾跳頻芯片、頻譜感知傳感器網絡……因此榮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她就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教授李贊。

  青年科學家李贊。本人供圖

  李贊,1975年生於陝西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綜合業務網理論與關鍵技術(ISN)國家重點實驗室『通信信號處理』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被授予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稱號、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計劃』,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資助。以第一完成人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28項。

  求索之路,路漫漫兮夜以繼日

  李贊與同事進行課題組學術研討。本人供圖

  一路『保送』又一路『破格』的李贊,卻堅稱自己是一個『反應遲鈍』的人——原來,『聰明』竟然不是一個科學家的必備素質。

  小時候上學,老師經常跟李贊父母談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這孩子上課從來不舉手發言?李贊說,因為上課聽不懂,就怕老師提問,站起來腦子一片空白,什麼也答不上來。『當考試得了第一名,別人都說我是好學生,卻不知道我在背後付出了比其他同學多好幾倍的功夫和時間。』

  讀博士的時候,李贊寫論文也是最慢的。別的同學在博士一二年級就出論文了,李贊快上博三了都沒有寫出來。姑娘急了,又像小時候一樣天天給自己加班加點。在博三一年的時間,李贊竟寫出了7、8篇論文,發表在了級別很高的國際期刊上,還獲得了學校的優秀博士論文資助。

  李贊從小性格外向,興趣廣泛,唱歌、跳舞、練素描、寫書法、辦板報,還參加了學校鼓樂隊……在唱歌方面更是得到了名師指導,並獲得過不少獎項。當年和她一起學習的三十位學員,二十多人都考上了音樂學院。後來很多人都好奇李贊為什麼沒有選擇唱歌,她的回答很簡單:『因為聽話。我一度也想以唱歌為職業,父母卻不同意,認為既然功課好,就該去學理工科,將來好找工作。父母為我選專業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未來會成就一個科學家。』而李贊自己也是在上研究生以後纔逐漸明白科學是什麼。

  在李贊看來,該做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如她的父母,明明沒有打算讓女兒走音樂之路,卻僅僅因為女兒喜歡就給了她極其『專業』的投入——一小時80元的學費、一套又一套昂貴的演出服、錄制三四百元一盒的金屬帶……每次老師上課,媽媽都會用錄音機錄下來,把自己也學成了半個老師,女兒在家練聲,媽媽能聽出好壞對錯,給她糾正。在那個並不重視孩子業餘愛好的年代,得是多麼不功利的父母,纔能為孩子『業餘』的事情做出如此不業餘的努力,也因此造就了這個毫不懂得功利的孩子——所有的回報都不是求來的,水先到,渠自成。

  科研高峰,峰巍巍兮鍥而不捨

  李贊指導學生做實驗。本人供圖

  打開百度百科,鍵入『通信』,這個詞的瀏覽次數是42.64萬次;而鍵入『跳頻通信』,這個詞的瀏覽次數卻只有3.36萬次。

  跳頻通信是通信中一個很特殊、但卻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它是一種最常用的擴展頻譜無線通信方式。

  李贊說:『在20世紀40年代,通過跳頻技術能夠實現抗乾擾的可靠傳輸,也就在那時跳頻通信被正式提出。』目前,跳頻通信已廣泛應用於衛星通信、藍牙設備以及短波、超短波通信等多種領域和場合。『跳頻通信通過頻率跳變,帶來了很多良好的性能。它的抗乾擾、抗衰落能力強,可實現高安全、高可靠傳輸。』李贊介紹到。

  2001年,碩士畢業的李贊留校任教,成為了一名青年教師。面臨團隊力量、經費支持均不足的艱苦困境,她毅然選擇了『跳頻通信』這一極為特殊、難度系數很高,但又是國家科學發展中亟待突破的研究領域。

  針對日益復雜的無線電磁環境導致跳頻通信性能逐步下降的現狀,是否存在更優秀的跳頻序列使得系統傳輸性能有效提昇呢?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深入思考,李贊帶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並實現了多方面的理論和技術突破。

  『打個比方,如果說頻譜監測是「眼睛」,我們就是要讓可靠通信系統用上這個「眼睛」,讓它「看得見」「分辨得出」能用的信道在哪兒。』李贊介紹說。

  2015年底,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頒發的『中國女科學家獎』,這讓一直默默從事科研事業的李贊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頒獎詞中是如此評價李贊的:『她研制出了我國獨立自主的新一代流星餘跡通信系統,出版了國內該領域第一本專著。』

  這一次,李贊帶著她的新的研究成果亮相。新一代的流星餘跡應急通信系統,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為我國進入科技強國行列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流星餘跡通信,通俗地講就是利用天上流星的餘跡,能夠起到傳輸信號的一個通信電路的作用,來實現一種通信,它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應急通信的方式,也是高安全、高可靠的通信方式之一。』李贊介紹到。

  『許多人喜歡做純理論研究,而不願做實際的系統開發。因為做系統的周期很長,且需要集體智慧和團隊協作,個人很難作為第一完成人署名,影響找工作、評職稱。』李贊說。而李贊是一個『另類』的科學家,她既喜歡做『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東西』,也同樣重視學術理論研究。

  為師之道,身先士卒而後授業解惑

  李贊與學生在校園裡漫談。本人供圖

  『可以說是我的導師把我領上了科研之路,也可以說是導師改變了我的人生。』李贊對導師金力軍教授充滿了感激和崇敬之情。

  李贊永遠記得這樣一幅畫面:那年冬天,導師金教授帶著她和一位師弟到河北霸州(原霸縣)做實驗。由於信號接收不理想,李贊和師弟從破房子裡鑽出來准備爬上去調整天線頭。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氣溫已經讓天線塔上的鋁條被晶瑩的冰包裹成冰棍,兩個人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時,金教授從屋裡出來了,年近60歲的她一個箭步抓著天線杆子就往上爬,沒有片刻猶豫。

  這件事給李贊留下深刻印象。金教授用行動告訴她為師之道的奧義;為師生涯,她用行動傳承師者品德——身先士卒、言傳身教。

  如今的李贊也是一名博士生導師。在引導青年人纔特別是學生從事科研工作,她也有自己的見解,『導師對學生科研教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導師能給予學生榜樣的力量。』

  李贊認為:『導師要全力扶持學生去做,利用自己的平臺,多給學生機會,讓他們了解國家需求,激發他們創造力。』

  在進行關於流星餘跡通信研究時,由於要避開信號雜亂的鬧市,尋找偏僻無人處設置通信設備,李贊帶著學生住在破舊的招待所,每天早晨背著沈重的頻譜儀、示波器等近百斤重的東西到十幾公裡外的實驗點做測試。到晚上,再把這些沈重的家伙悉數背回。一起做測試的學生來來去去,只有她日復一日地堅持了將近兩年。

  李贊認為,導師的作用就是承上啟下。『比如需要好的研究方向,學生在高校看不到市場,無法把握方向,此時考驗的便是導師的能力。其次,導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給他們更多的平臺,多參加國際會議等。』

  科普之路,事雖小而益無窮

  李贊指導學生室外測試。本人供圖

  2016年6月初,李贊作為陝西省最年輕的代表參加了中國科協九大,有幸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習總書記強調,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李贊認為,這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創新的主體是科技人員,未來的科技人員就在碩、博士研究生,大學生,甚至中小學生之中,他們直接決定著中華民族的持久創新能力和未來。因此,培養全民的創新精神,提昇我國整體科學素質,使青少年由崇尚明星轉為崇拜科學家,科普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全民科普是一條必經之路。而科學家做科普責無旁貸。』

  李贊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等一些獎項後,便融入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群體中,加入了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協會定期組織活動,包括科普進校園。『讓院士去給中學生、大學生做基本的科普,會安排不同學科的代表,有學醫的,學海洋的,像我是學通信的,學生顯示出極大的興趣,而且去的都是比較偏遠的地方。』

  『我覺得走進校園、走到基層做科普很有意義,心靈上得到滿足,是我以前做科研獲一個獎項或者寫一篇論文的成就感完全無法比擬的。』在李贊看來,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不僅要在研究領域有所貢獻,更重要的是積極投身社會公共服務。

  在當選2016《中國婦女》時代人物時,李贊說:『能夠獲此殊榮,我覺得不是對我個人的認可,而是整個社會大眾對於科技女性的認可。社會需要發展,發展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女性。希望通過廣泛的宣傳,鼓勵更多的女性投入科技事業,使中國科技女性迅速成為高科技創新行業的重要角色,讓科技女性也成為一種社會常態,橕起我國科技事業的半邊天。』(中國青年網記者劉芊芊實習記者王思雨)

  記者隨筆:

  在李贊的身上,我們看到很多可貴的精神,正所謂: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求索之路道阻且長,唯有夜以繼日、艱苦奮斗,方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言傳身教,上行下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乃教之根本。唯有身先士卒、修身正范,方能桃李滿天下。

  全力以赴的做事,不講條件,不計得失。唯有不畏困難、鍥而不捨,方能攀上科研高峰,一覽眾山小。

  目前,我國從事科研工作還遠未實現科技隊伍的多元化。希望在不久的未來,科技女性真的成為一種社會常態,橕起我國科技事業的半邊天!

責任編輯:遲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