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摩詰造像原樣

維摩詰造像原樣

維摩詰造像頭部
3月9日開始舉行的紐約亞洲藝術周上,全球5家頂級拍賣行展示了豐富的亞洲藝術與文化拍品。其中,美國古董商J·J Lally先生帶來的『佛像』雕刻專題中,一件來自雲岡的造像格外引人關注。
造像被盜近百年輾轉多人收藏
這件造像,是來自雲岡第1窟南壁東側屋形龕內的維摩詰頭像。頭像高35.5cm,頭戴平頂筒形帽,額頭可見一排細密的頭發,眉線上挑,細目垂視,英姿勃勃。此人物造像表現辯纔無礙、智度無極、神通廣大的維摩詰,卻又不同於石窟中常見的那種頭戴尖頂帷帽、蓄著三角形胡須的維摩詰式樣。雕刻技藝精湛,人物刻畫生動。
這件雲岡造像何時被盜?流失何處?是否有希望『回家』?3月20日,記者就此采訪了雲岡石窟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中國音樂圖像學學會理事趙昆雨。
趙昆雨曾主持雲岡流失造像調查課題任務,經過4年努力,掌握了流失於日本、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共100餘件造像的下落或線索。與此同時,他還對流失造像進行了復位研究。通過洞窟調查並與流失造像反復進行比對,共使29件流失造像找到了所在洞窟的位置。
關於這尊頭像的被盜時間,趙昆雨介紹,1925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喜龍仁在英國倫敦出版了《五至十四世紀的中國雕刻》,書中有這件頭像未盜前的完整畫面。喜龍仁是1922年經天龍山石窟轉道雲岡石窟考察的,所以,圖冊中照片實際反映的是當時雲岡的保存狀況。1930年德國柏林出版了一本圖冊,其中赫然有這件頭像被盜後的照片。
『考慮到造像被盜後的轉運以及圖冊出版的時間周期,此像的被盜時間應是在1922—1929年之間。』關於這尊被盜頭像的流轉時序,趙昆雨說:『從J·J Lally提供的拍賣材料看,這件頭像原為Edgar Worch舊藏,後來有跡象表明,又轉入Trubner家族收藏,1949—2016年借展於洛杉磯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