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夢微電影】《最後一課》:中國老師用生命為學生和侵略者上『最後一課』
2017-03-16 22:43:19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隋明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2016百部中國夢微電影征集活動圓滿結束。《最後一課》成功入圍並獲得『紅色記憶單元最佳影片獎』提名。本次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中國青年報社主辦。千餘部作品講述了不同的中國故事。微電影導演們通過鏡頭展現『中國夢』,完成他們的尋夢、追夢、圓夢之旅。

  『一郎,以後,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抗戰時期,中國年輕老師魏牧之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射向日本孩子山本一郎的子彈,用生命為學生和日本侵略者上了震撼心靈的最後一課,展現了中國百姓的善良品格和期盼和平的心願。

  微電影《最後一課》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一個小山村,山村學校的老師魏牧之在一次日軍掃蕩後回到教室找自己的學生和書籍,卻意外地遇到了日本軍官的兒子山本一郎。一郎告訴魏牧之,山村學校的學生被帶回了日本軍隊的營地,魏牧之決定跟著一郎去找自己的學生。一路上,魏老師背著走不動的一郎趕路,為他縫補衣服,還告訴他正義必勝、戰爭對於交戰雙方都會造成傷害的道理。魏牧之和一郎在夜晚又餓又累之時,還得到了村裡好心大娘的熱情招待。不過,當走出大娘家的一郎和魏老師發現指南針忘帶回去找時,發現大娘和投靠日本人的白翻譯已經被殺害。原來,留宿一郎的好心大娘正是白翻譯的母親,白翻譯為了保護母親,終於和日本軍官吉田撕破臉,最終母子都死在了吉田的槍口下。

  目睹了這一切的一郎,明白了父親部下吉田的險惡,在吉田提出要把山村小學的孩子送去做人體試驗時,一郎進行了激烈的反抗。被惹怒的吉田把槍口對向了一郎,情急之下,魏老師一個箭步擋在了一郎身前,自己卻被子彈打中,而同時,一郎的父親也開槍打死了吉田。

  彌留之際,魏老師叮囑一郎一定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這句話被一郎銘記終生,一郎晚年時回到中國,在父親的軍隊曾駐紮的村子建立了一座小學,為日軍曾經犯下的罪行贖罪。

  這部微電影的導演孟奇介紹,電影的故事取材於《鄭州地方志》中對一段真實故事的記載:一位侵華日軍的後代,為了給自己的父親贖罪,到父親曾經犯下罪行的地方為當地捐建了一所小學,現在這所小學還在發揮著作用。

  孟奇說,歷史上,日軍在河南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並屠殺了許多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在微電影的拍攝地鄭州滎陽,現在仍能找到日軍殺害和掩埋老百姓的『萬人坑』遺址。但是,孟奇並沒有將對日軍罪行的控訴作為主題,反而多次強調『日本人中也有好人』『戰爭給交戰雙方都帶來了傷害』。

  《最後一課》演繹了戰爭年代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而現實生活中,孟奇帶領的團隊,也上演著夢想與現實的抗爭。

  記錄這部電影拍攝過程的片子《國際歌紀錄片》,也同樣獲得了2016百部中國夢微電影『紅色記憶單元最佳影片獎』提名。片子全程記錄了孟奇導演帶領的團隊拍攝這部微電影的過程。開拍之前,劇組為了布置拍攝場景,全員出動,除草鋪路、修補窯洞,窯洞常年沒有人住,修補窯洞時,土石塊還差點把人砸傷。『這部劇的所有演員,都沒有要報酬,有的甚至還往裡面搭錢』,提起朋友和熱心網友的支持,孟奇特別感動。

  從14歲起,孟奇就有一個演電影、拍電影的電影夢,雖然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是他一直在默默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為了籌集拍電影的資金,他接拍婚禮視頻、向網友發起眾籌,孟奇說,他的格言是『有錢了,我只乾一件事,拍電影;沒錢,我只乾一件事,掙錢拍電影!』而他對與夢想的執著追求,吸引了一群同樣年輕的『90後』的追隨。現在,在孟奇的公司中,就有這樣一位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夢想』,所以毅然放棄了在國企月薪過萬的體面工作,跟隨有夢想的孟奇,一起追夢。

  孟奇說,有人勸過他到北上廣等大城市發展,那裡支持電影的人更多、環境更好,但是孟奇還是決定留在從小長大的鄭州,拍攝這裡的故事。他希望能夠通過努力,證明『電影夢不只是屬於北上廣的奢侈品,在我熟悉的的家鄉鄭州,也可以實現電影夢。』

責任編輯:遲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