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治國理政新實踐 內蒙古篇]齊力補短板 內蒙古自治區3萬乾部下鄉常態化
2017-03-15 20:49: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窮在深山有遠親,上下齊力挖窮根。說起下鄉駐村乾部,趙金貴總要豎起大拇指,『雖然我住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鎮雙龍泉村,卻經常能見到鄉裡、旗裡、市裡和自治旗的下鄉駐村乾部。在這些「遠親」的幫助下,村裡面貌一天比一天好。我也通過蔬菜大棚項目,去年一舉脫貧』。

  從2015年9月份起,內蒙古自治區抽調了3.2萬名乾部下鄉駐村,重點督導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黨組織建設三項重點工作,集中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發力。兩年來,全區共向12個盟市派駐了督導組,各由一位廳局『一把手』帶隊,分赴全區所有旗縣市區。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自治區黨委、政府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及時制定工作方案,提出了乾部下鄉駐村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基本原則和工作機制。自治區派駐盟市督導組全面了解掌握情況,精心指導推動工作,認真總結推廣經驗,積極提出意見建議,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對盟市、旗縣、蘇木鄉鎮聯合組成的工作推進組也明確了工作任務,確保全區萬名乾部下鄉駐村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進。

  下鄉駐村乾部不辱使命、不負重托,深入基層一線,頂風沙、冒嚴寒,下得去、蹲得住。特別是各組組長,往返奔波於機關、盟市間,常務副組長和其他同志一直蹲在下面,不分節假日,長期加班加點。在距離呼和浩特市較遠的地區,駐村乾部一個月也難得回家一次。派駐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地督導組,由於地域廣袤,村莊分散,累計行程達到10萬公裡。派駐烏海市督導組,累計走訪督導了數十輪之多。督導組堅持把黨委政府的要求和基層實際相結合,確定了『督導不包辦、幫忙不添亂、到位不越位』的總體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創新思路。派駐呼和浩特市督導組,提出了『一看、二問、三入戶、四調查、五推進、六建檔』的六步工作法。派駐呼倫貝爾市督導組,開展了『四看四清』調研走訪活動。派駐赤峰市督導組提出了七個『絕不能』的工作要求,確定了『七個方面』的督導重點。對地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他們不躲不避,不講情面,采取下發督導通知、掛牌督辦等多種形式,積極促進問題的解決。兩年來,各督導組累計下達各類書面督導通知、意見書3000餘份,提出整改意見建議近1萬條。

  開展工作兩年來,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昇。通路、通電、通水等十項民生任務基本完成。農村牧區產業充分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結合此次集中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很多村借勢發展了鄉村旅游、設施農牧業、庭院經濟等產業,在著力打造『一村一品』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為促進農牧民增收奠定了紮實基礎。全區通過開展『兩委』換屆、選派村第一書記、新建村辦公活動場所等一系列舉措,實現了基層組織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牌子立起來,紅旗飄起來。工作中,村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乾部充分發揮出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乾部下鄉駐村扶貧幫困工作,在內蒙古自治區已經開展了20年。從1996年起,全區就組織145個廳局派出乾部在自治區重點貧困地區烏蘭察布市開展定點幫扶。從2005年至今,自治區106個廳局在興安盟開展定點幫扶貧困村工作。從2015年起,自治區、盟市、旗縣、鄉鎮蘇木逐級分解任務,層層簽訂了責任狀。38位省級領導『一對一』聯系38個貧困旗縣,帶動409名盟市級領導、1852名縣處級領導分別聯系貧困蘇木鄉鎮和貧困村,實行攻堅期內貧困旗縣黨政正職不脫貧不調整、駐村工作隊不脫貧不撤離、幫扶責任人不脫貧不脫鉤的工作機制。

  2017年首個工作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召開了脫貧攻堅推進會,進一步加強乾部駐村工作力度,調整充實駐村幫扶力量。目前,全區共有駐村工作隊7409個,駐村工作隊總人數達39913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李佳告訴記者,『下基層常態化,就是用乾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習近平治國理政進行時